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疫情

战疫情 | 肺系病专业委员会专家再次出征,战疫接力

苗青主任-大连疫“现”,抗疫之战,火速驰援


2020年末,2021年初,随着多次新冠病毒发病的最初源头指向冷链,专家提出:新冠病毒污染产品或许会成为新冠传播的一条隐藏路径,病毒在冷库中储存数月甚至数年后仍可能会感染相关工作人员。因此,冷链也逐渐成为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一个新焦点。

2020年12月15日,大连市在对港口从事冷链货物搬运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核酸检测中发现4例无症状感染者,由此出现了新一轮的新冠疫情。12月25号,苗青教授-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主任,临危受命,再次作为支援的专家组成员,出征大连。当天,苗青教授在结束了会议报告后,来不及休息,即出发前往大连,与专家组汇合,投入到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中。专家组经过详细流行病调查后发现,大连此次疫情的主要特点为: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涉及场景多,是出现超级传播现象的因素之一。传播源为国外进口冷链,病毒诡异潜伏期长,仍需要严格禁止人员的聚集性活动。在专家组的协调指挥下,当地各项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全面有序落实,并对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已经给予了中西医的结合治疗,疗效显著。2021年1月8日,大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苗青教授返回北京。

2020年在这个抗疫之年,苗青教授数次在奔走在抗疫的前线,在逆行中诠释着大医情怀,守护着这神圣的使命。往昔经历过抗击“非典”的英雄,今日又展现出面对新冠的从容。它来源于锵锵爱国之情,萌发于医者承托神圣使命的担当。战武汉疫情,数次使病人转危为安,入新疆、大连,践行着“大医博学,厚德济民”的精神。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苗青教授始终把个人发展、家庭建设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奉献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家国一体的情怀早已融入他的血脉。一身白衣化为甲,一声誓言唱征歌。他用勇往直前的勇气一次次点亮了征途上的荆棘,用深厚绝伦的医术,拯救危亡,救死扶伤。疫情的突袭,他们无畏而无惧,疫情的突袭,他们用热血作为火种点亮战疫的希望。


李光熙主任-河北疫情初现,临危授命


2021年1月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呼吸科主任李光熙临危受命,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奔赴河北石家庄开展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工作。

从去年除夕开始,他们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多次出征,驰援抗疫的一线。他们用无畏、无私、大爱的奉献精神,奔赴一线,承托的是生命之重,是病患的希望,人民的定心丸。此时的河北,他们或许正面临着新冠的威胁,但多次抗击疫情的经历,让他们更加胸有成竹,临危不惧。


深入重症监护室,攻坚克难  


他们到达石家庄之后,就开始对接省内中医专家,深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针对不同患者定制中医救治方案,二人迅速投入战斗。“确诊患者一人一方,无症状感染者抓住核心病机,处方以清热解毒、化湿和胃为主,还就隔离点密接人员的中药预防,提供了中医方案。”在救治过程中,河北省内中医专家有疑难病例,他们随时会诊。白天巡诊病房,晚上回到驻地后,他们还要和各科室专家交流会诊心得,探讨和分享治疗经验,“顾不上吃饭是常态。”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在病房里,每到一个病床旁,他们都要俯下身子,隔着防护面屏,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等,动作免不了有些“笨拙”,但面屏和厚厚的防护服并没有挡住他迫切救助患者的心情。“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好呀?”“您说这中药能治好我的病吗?”“中西医一起治,我的身体不会‘乱’吗?”……每天,患者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总会耐心解释。

新冠的侵袭不会使我们屈服,只会使我们更加的强大。正是由于有许许多多的像李光熙主任这样的大医、大爱之人,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我们才能取得武汉新冠疫情的全面胜利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控制。相信此次河北包括各地的疫情依然能够在全国人民、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全面的胜利。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

  撰稿:吴建军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