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进入区医院感染科隔离病区前,透过走廊的窗户,看到春天的清晨,天色依然昏暗,似乎被一层厚厚的阴霾笼罩着,但仔细看远处隐约有黎明的曙光延伸而来, 深吸一口气,按照培训规范,认真带好帽子、N95口罩、穿好防护服、戴手套、隔离衣、护目镜、手套、鞋套……穿戴好隔离服后,护目镜及眼罩导致头部的紧箍感、防护服脚套给身体无形中带来的厚重感,让我一时难以适应。虽然近在咫尺,护目镜前弥漫的雾气,让咫尺难以辨认。幸好我院院感办一再强调防护服的穿脱方法,一旦独自一人执行任务,扎实的训练让我不再紧张,反而油然而生出一种将赴沙场的豪迈感。
丁潇 中共党员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康复科医生,同时也是北京市顺义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支援人员,按照最新工作安排,由顺义区第二医院转战顺义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在抗冠一线开展中医会诊工作。
我不禁想到临行前,院领导对我说的:“目前顺义区急需中医人员参与新冠肺炎的治疗,要让中医药的疗效闪亮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然而面对疫情重症患者,说实话,我内心还是有一些紧张感,但是想到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中医药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和自己请战书上“白衣百战穿金甲,不破瘟疫终不还”的誓言,我毫不犹豫,决心为顺义这片热土,为我的父老乡亲,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光和热,奋勇向前。
走进感染性疾病科,隔离病房里收治了北京顺义区内的所有确诊患者和部分疑似患者。作为一名中医师,我的任务是要通过详细问诊、诊查脉象、舌象,辅助检查资料等,将病例材料远程传给中医专家,由专家会诊后辨证施治,从而帮助他们去毒清瘟,重获健康。
住在隔离病房的重型患者C女士,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1月26日发病,凌晨发热38.4℃,咳嗽咳痰,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下降。双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在仔细查看患者舌苔之后,我无意间捕捉到她的眼神:恐惧、紧张、期盼、渴望混杂在一起,传递给我的信息是“医生,一定要救我。”我会意地点了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表示鼓励。当我告诉她,我是来自顺义中医院的中医医师时,她非常高兴,一句接一句地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我,咳嗽、气短及发热,浑身酸痛,她还说自己喜欢中医,一个劲的感谢党、国家、各级领导和白衣天使们,表示如果能够痊愈出院,一定好好工作,报答和感谢这样的好时代。
在隔离病房中医诊治工作中,看舌苔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但要通过雾气笼罩的护目镜看清他的舌体,则需要与其保持足够近的距离.....虽然存在风险,但我必须近距离接触,为了保障观察的准确性,我同时用手机将舌苔进行拍照。然后,还有一个困难出现了,隔着双层乳胶手套,触摸患者浮沉不定的脉象,我还是第一次。通过静心沉着、反复揣悟,我最终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患者的气血和脏腑状态。最后,我将查房结果、检查汇报及舌苔等反馈到我院中医专家会诊群里,群里专家根据她的情况辨证用药:患者低热、咳嗽,舌红苔黄腻,辨证为疫毒袭肺,予以清热透邪,益气化浊治疗。
处方:
黄芩10g 知母10g 蜜麻黄10g 苦杏仁9g
白蔻仁6g 薏苡仁30g 桑白皮15g 苍术10g
黄芪25g 葶苈子10g 酸枣仁15g 桔梗10g
炙甘草6g 生石膏15g 柴胡12g
时间过得飞快,一上午眨眼就过去了,当我诊断完所有病人,走出隔离病房时,疲惫感瞬间袭来。脱下防护服,到达清洁区,恰如走出战场,看到阳光从窗户上透进来,暖暖地,让我忽然感受到一股春天的气息。
这些天,一个个好消息不断传来,专家们给出的中医治疗方案,患者们一天天在好转,在中医会诊介入的这十几天,已累计会诊40余人次,病愈出院7人,而且中医对改善症状、改善隔离焦虑、减短住院天数有明显效果。
这些日子以来,我收到了一个个患者的好评,我知道在我身后,是顺义区中医专家团队在支持着我。面对疫情,我将扛起党员这面旗帜,全力以赴,奉献出顺义中医人的力量!相信在我们努力下,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抵达,让我们守望相助,摘下口罩,真情相拥,盛世太平,繁花与共。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编辑:王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