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医科普 |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它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在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其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亦有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升高,和(或)餐后2小时升高。也正因如此,部分患者对于糖尿病并不十分重视,不控制食量,也不规律服药。

殊不知,糖尿病对于人体的危害在远期才会表现出来。当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大血管、微血管硬化,从而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等,或是引起视网膜病变,出现视物模糊,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感觉不灵敏,且易引发感染,出现足部溃疡、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大大增加了糖尿病的死亡率。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在成年人中,具有以下任何一项及以上者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1.年龄在40岁及以上;2.有糖调节受损史;3.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久坐的生活方式;5.直系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7.高血压患者,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者,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注:BMI为体重指数,具体算法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怎样预防糖尿病

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通常处于“糖耐量受损”阶段,即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患者应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并定期到医院复诊,向医生寻求心理支持,以确保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酒;定期监测血糖;同时密切关注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的发生。

具体目标为:1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 -10%;2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kcal(1kcal = 4.184kJ);3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4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对于已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自我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服药,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发生心、脑、肾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延长寿命,提高远期的生活质量。

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须在家中开展血糖检测,有利于及时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并减少低血糖风险。

调整饮食结构:这样有利于血糖控制,有助于维持理想体重并预防营养不良发生。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糖类、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的摄入。食盐摄入量每日应少于6克,同时要限制含盐高的食物,如味精、酱油、盐浸等加工食品、调味酱等,以预防发生高血压。同时要限制酒精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避免血糖大幅度的波动。

运动:运动锻炼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有研究显示,坚持规律运动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其病死率显著降低。运动虽好,但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一定要合理、适度、与自身的承受能力相匹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在反复低血糖、血糖波动较大、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等情况下禁忌运动!

对于无运动禁忌的患者来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有益血糖的控制。在运动前后,要及时监测血糖,并注意避免运动过度,否则引起低血糖,就得不偿失了。

戒烟: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戒烟。研究表明新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减少白蛋白尿。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主编:靖  彭

  主审:吕仁和  高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