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在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物,而肾脏除了可以生成尿液,更是排泄人体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之一,是十分重要的排泄器官。人依赖肾脏将体内的各种“垃圾”清除出体外,这就相当于城市的“排污管道”。而一旦肾脏结构和功能受到各种各样因素影响而造成功能障碍,病程超过三个月而不能恢复的,我们即称之为慢性肾脏病。
造成慢性肾脏病的原发病因不同,故其临床表现各异,且大多情况下并不典型。早期常表现为:乏力、眼睑、颜面甚至是双下肢水肿、尿中或有泡沫、夜尿频多(或夜间排尿总尿量多于白天)、腰痛、腰酸、血尿等,有些还会伴有血压升高。中晚期有些以恶心、呕吐为首要就诊表现。还可出现因毒素排泄异常出现皮肤瘙痒、面色暗黑、口中异味(尿味儿,即氨味儿),面色苍白、乏力、尿量减少。如有以上症状,及时就医,而实际中,大多数人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有些患者甚至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对于有高危风险的患者,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早期诊断慢性肾脏病有利于后期的治疗和康复。
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5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即需要要做肾病的筛查,因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起病隐匿,很多是在体检中发现,故发现血糖升高的时间和真正患糖尿病的时间可能并不对等。
高血压病程较长,且平素血压控制不佳,或已经在既往检查中发现伴有高血压的其他脏器损害,或出现上述提及的早期临床症状表现的患者,应及时筛查。
如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紫癜、ANCA相关性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肌炎、白塞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要早期筛查肾脏病相关指标。
临床用药大多数经肝脏和肾脏代谢,因此在治疗中要警惕药物性肾损害的可能。就诊时尽量选择大型、安全、疗效及口碑较好的医院。在服药过程中,若出现上述提及的临川症状表现时,及时就诊,必要时首先停药。
尿常规:其中重点关注尿蛋白、潜血、红细胞、白细胞、尿比重等项检查,一旦出现异常,及时肾内科专科门诊治疗;
其次尿蛋白与尿肌酐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是肾脏损害的首发表现,一次随机尿即可检测出,留取方便,对于筛查早期肾损方便且信度高。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虽留取较麻烦,但可明确知道尿中蛋白含量的多少,对于指导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建议治疗一段时间后复查,或遵医嘱执行。
肾功能指标中的尿素氮、血肌酐、尿酸,其中因为人体肾脏有很强的代谢能力,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才会有血肌酐升高。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等都是反应肾脏损害的指标之一,较血肌酐更为敏感。一般建议无明显症状异常或加重表现的,每3月左右复查一次。
中国成年人正常人肾脏大小为长10.5-11.5cm,宽5-7.2cm,厚为2-3cm。如不在此范围内,则及时医院就诊。肾脏CT也可以较好的发现肾脏的结构、大小、肾脏的囊肿或肿瘤、肾脏或输尿管结石等疾病。其中必须提到的是,常见的泌尿系的结石是造成肾脏急性衰竭或干预不及时而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的指标之一,也需要引起重视。
肾穿刺活检术也称肾活检。是诊断慢性肾脏病的“金标准”,可对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类型有明确提示,对于指导治疗,对症用药,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常用的是经皮肾穿刺活检,即在B超引导下用穿刺针从肾脏取出少许肾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一种方法。
虽然其可能存在诸如血尿、肾周血肿、腰痛、感染等并发症,但对于临床无法确诊、症状缓解不明显,以及难治性的肾脏病患者,积极行肾穿刺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应充分与经治医生沟通病情,了解肾穿刺的意义及可能存在并发症,消除顾虑,遵医嘱即可。
如何预防慢性肾脏病进一步进展甚至为尿毒症?
基础病多,高危风险人群,应注意早期筛查;明确疾病后应注意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规律随诊。
饮食上总体需注意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早期正常饮食,中晚期则需限制蛋白摄入量,多食蛋清、牛奶等优质蛋白,成年人对于猪牛羊肉等摄入,每天最好不超过100g;
积极有效控制原发病,控制好血压(根据国际权威指南中意见,对于大多数伴有微量白蛋白的患者,血压控制的靶目标为<130/80mmHg;老年人则可适当放宽至<140/90mmHg)、血糖、血脂(参考相应指南中所做规定,治疗目标为LDL-C水平降至2.26 mmol/L以下(并发冠心病者降至1.86mmol/L以下),TG降至1.5 mmol/L以下。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需特别注意)、尿酸等,注意平稳下降,定期监测,且要避免诱发加重原发疾病的因素;尽量使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含量处于正常范围;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预防和积极有效控制各种感染;
监测出入量,尽量使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包括饮水量、有静脉液体输入的要注意静脉液体进入量)少于排出的液体量(包括尿液、汗液、大便等),保证机体处于负平衡状态;
注意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适当地有进行体育锻炼,注意锻炼的程度要轻缓,量适当,可分次训练,避免过度劳累等。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主编:李靖 彭博
主审:吕仁和 高菁
编辑:王许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