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医科普 | 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组成。呼吸系统由于与外部环境相通,在呼吸的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粉尘,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等,都可以进入呼吸道及肺引起各种疾病,因此呼吸系统疾病是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呼吸系统疾病的五大常见症状:咳嗽、吐痰、喘息、咳血或胸闷、胸痛。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

呼吸系统对生命维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治疗固然重要,若是平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也能做到位,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就更有保障。

《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这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此时应该适当晚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进食大葱、生姜、豆芽、秧苗尖等舒展阳气的食品,心态上宜开朗外向,使阳气顺应季节、天气变化以升发调达。夏季也不应贪凉饮冷,避免人体阳气过分消耗。在酷暑炎热之时,也应阴居避暑热,防过汗伤液。而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一方面,此季节应以蔬菜瓜果来填补阴精,补充元气,另一方面,更应固护阳气。起居上应早睡,与日出同起,防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保护消减的阳气,同时多食用羊肉、韭菜、干姜、肉桂等温阳食品。心态上应安静内敛,静如处子。



春季养生

春季天高气爽,早、晚温差较大,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不过是一些细菌、病毒繁殖与传播的有利条件,随着干燥的灰尘,一些细菌、病毒在空气中飞扬,常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高发时节,因此,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要加强保暖,做好预防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强身健体。例如:在体育锻炼方面,每天坚持慢跑、打太极拳;在呼吸调整方面,经常唱歌,在唱歌时,注意采用腹式呼吸,因为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减轻肺部压力;做呼吸操,可以改善支气管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强抗病力,防止感染。

夏季养生

盛夏七月,烈日炎炎,又到入伏时节,正是“冬病夏治” 的好时机。冬病夏治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通过内服中药及穴位敷贴,以鼓舞正气,驱散体内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其安全有效,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临床常见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支,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夏季往往有所缓解,趁此之时,进行内服和穴位贴敷治疗,以预防复发,或减轻症状。“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其中中药汤剂、穴位敷贴、膳食调理等是其主要方面。

中药汤剂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体质状况,合理用药。具体来说,如果患者平时怕风、易汗,容易感冒,经常打喷嚏和鼻塞流涕,证属肺虚,当以补肺固表为主,可用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加减;如果患者晨起或者饭后痰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者,宜健脾化痰法,药用六君子汤 (党参、白术、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 加减;如果患者常感腰酸肢软、畏寒神疲、夜尿频多、稍动即觉呼吸短促,当用益肾纳气法,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中药穴位敷贴法是根据经络理论,选择穴位,然后敷药,既除体内伏痰,又能温阳补肺,从而达到调节肺、脾、肾功能,增加免疫力的独特功效。这种中医传统疗法不仅对哮喘疗效显著,且对慢性咳嗽、老慢支、过敏性鼻炎、小儿、老人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对于咳黄浓痰、咯血患者,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以及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则应禁用,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起疱者,应避免出汗或局部沾水,必要时可外涂药物以防感染。

膳食调理方面,一般而言,体质虚寒者不宜多进食寒凉食物,体质燥热者不宜多吃温热之品。

秋季养生

入秋之后空气干燥,呼吸道防御功能削弱,容易诱发呼吸疾病,而且秋季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人的呼吸道易受冷刺激,加之空气干燥,呼吸道粘膜防御能力下降,这时病原微生物容易乘虚而入,使人伤风感冒。而一些原本就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容易在此季节反复发作。以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最为常见。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在此季节往往反复发作。流感也容易在秋冬季节暴发,应该注意多加防范。

那对于秋季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应该如何加以预防及治疗呢?对于普通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轻微的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可居家调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适量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对症用药;若发热、咯黄脓痰,一般提示细菌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果上述症状比较明显,影响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或出现了胸闷、气紧、呼吸不畅等症状,应该到医院就诊,让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冬季养生

冬季来临,气温骤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明显增多,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增多,其中又以老人、儿童等抵抗力较低的人群为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病史的病人,随着天气转冷也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而如何应对冬季常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呢?

首先,要从保暖做起,随着气温变化随时增添衣服。特别是在外出活动时,尽量避免受凉感冒,老人和小孩最好戴上帽子。其次,注意保持办公室和家里的空气清洁。如在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开窗通风;另外,还应使室内空气保持一定的湿度,因为空气干燥会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或者金环电子空气净化器,通过水分的蒸发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尽量少到人多通风条件不好的公共场所;第三,适度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老人运动量不宜过大,-般老人步行1000米到2000米就应休息一下。第四,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以提高综合体质。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可增加肺的通气量。

中医传统治疗中的针灸推拿拔火罐,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明显的疗效。如“三穴五针一拔罐” ,三穴指大椎(颈后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风门(由大椎穴即颈后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向下第二个隆起凹陷处旁开1.5寸)、肺俞(由大椎穴即颈后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向下第三个隆起凹陷处旁开1.5寸),五针指针刺大椎,双侧风门、肺俞,一火罐指针刺后在大椎穴拔-火罐。可有效地肃降肺气,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其次冬病冬防,“三九灸” 通过借助药物和热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呼吸系统疾病,通过贴敷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凹陷处)、膻中(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肺俞(由大椎穴向下第三个隆起凹陷处旁开1.5寸)等穴位,调和气血,调整阴阳,增强机体抵抗力,有效的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对于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如果能坚持在每年夏天的三伏天、冬天的三九天坚持天灸治疗3年,对预防和防止复发都有很好的效果。

END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主编:李杰 罗慧

  主审:李靖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