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冬至是朝野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此时自然界一阳生,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南怀瑾有“活子时”的说法,它是指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春意,过了冬至,阳气就一点点生发,春天万物也会开始由秋冬的衰败、转为生长……一年的生长收藏自此开始。冬至之时白最短,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这个时节是最好的补益时节,养生原则以健脾补肾为主。
此时天气最为寒冷,地面在夏季储存的温热已无,故要勤搓手掌防感冒,手掌上有许多穴位,常刺激可疏通经络,增强机体卫外功能。需要穿厚一些的鞋子,防止寒邪侵袭。还可多活动双脚,做一些跑步,踢球的运动,使双脚得以御寒。睡前用热水泡脚,即可赶走一天的疲劳,又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
冬至之时,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天。人们外出活动较少,闷在室内难免心生烦躁,可做一些有乐趣的活动,保持快乐平和的心态。
节气养生操升嘶降嘿式:坐于垫子上,两腿自然伸直,两手自然地放于膝关节上,手指做成虎爪劲,先五指张开,然后手指关节屈曲,提起髌骨,伴随着吸气,手向上提,腿收回,发“嘶”,尽量收到人体完全的收拢,两臂微内旋,手下按发“嘿”。重复3次。发“嘶”声人体内敛为藏,发“嘿”声向外伸展为泻。
“冬至饺子夏至面”,北方民间有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南方冬至很多地方吃汤圆,寓意“圆满”“ 团圆”。潮汕民谚“冬节丸,一食就过年”,他们将汤圆称作甜丸,又叫“冬节丸”;客家人习惯蒸糯米颗、做圆粄祭祖,叫做“团冬”。民谚“冬至羊,如参汤,夏至狗,吃了满山走”,指的是冬至用红枣、糯米蒸羊肉滋补身体。冬至饮食原则当以健脾补肾食物为主,如栗子、坚果、谷类、肉类。推荐药膳:
杜仲腰花《华夏药膳保健顾问》
杜仲12g,猪肾250g,黄酒25ml,葱50g,味精1g,酱油40ml,醋2ml,干淀粉20g,大蒜10g,生姜10g,食盐5g,白砂糖3g,花椒1g,食用油100g。
杜仲熬成浓汁后去杜仲,加淀粉、黄酒、味精、酱油、白砂糖拌兑成芡糊,分成3份待用,猪腰切成腰花,起锅烧油,放入花椒烧香,再投入腰花、葱、姜、蒜,快速炒散,放入芡汁与醋,翻炒均匀出锅。
板栗粥
取板栗以形补形之意,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具有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的作用。但不可食太多,以防碍胃。
常晒背以养阳,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而引发外感性疾病。故在阳光较好时可外出晒背。
穴位养生:可灸神阙、关元穴,两者均是保健常用穴,具有补肾培元,扶阳固脱作用。神阙穴在人体的肚脐,这个穴位不可以针刺,可做艾灸,关元穴在神阙穴下四横指。每日可以灸2个穴位15-20分钟。
琼玉膏方
【组成】生地黄十六斤(捣搅取净汁十二斤),人参细末二十四两,白茯苓细末四十八两,白蜜炼去滓十斤。(可按比例调节)
【主治】填精补髓,返老还童,补百损,除百病。
编辑:王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