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二十四节气养生那些事儿——雨水
发布日期:2023-02-19 09:28:16
浏览次数:285

月初时,“立春”来临,春意萌发、春寒料峭。
近些日“雨水”到来,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本月可谓“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雨水的“雨”其实应读作yù。在古汉语中,名词当动词用或动词当名词用时,读音会发生改变。“雨水”的“雨”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降雨”,应该读去声yù。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节气前后,“贵如油”的春雨它来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以五日为一候,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
三候为一气,六气一季,四季一年;故一年分二十四气,每季十八候,共七十二候。
各候对应一个物候现象,称为候应。这是一种随着季节气候变化而更迭的自然规律。
每一个节气内的三候,均由动物候、植物候、自然现象组成。

雨水节气,阳气上升,鱼也随着阳气向上游游去。而水獭捕鱼后,常将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水獭平时拿东西、吃鱼时的样子也仿佛人们祭拜一样,故称“獭祭鱼”。
雨水节气的第一个5日,降雨增多,天气寒中有湿。《黄帝内经》云:“湿气通于脾。”寒湿之气最易困扰脾脏。
说到祛湿,最常见的就是薏米水,但很多人都觉得喝了没什么用,其实是方法不对。
这个薏米水可不是简单的拿来就泡,是颇具讲究的。要知道,中药中的薏苡仁,也就是薏米,是经过炮制的。未经炒制的生苡仁性味甘淡微寒,炒制后生薏苡仁由寒性转为温性,更擅健脾利湿,也不易伤元气。
将薏米炒至表皮略焦黄,每晚睡前取15克,加入200~300毫升的沸水,浸泡一晚,第二天起来空腹喝下。


第二个五日来临时,北方的日照时间早已延长,阳气升发,植物昆虫都生长起来。大雁为了更好的繁育后代,向北方迁徙而来,寻找食物养育雏雁。
大雁北飞,咱们也有一功法如同大雁扇动翅膀,还可“升阳”。
准备动作: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向前平视略向下,两腿放松,自然弯曲。
旋肩方法:先以左肩头为轴,向身体正后方画圆,当转至半圈时,再以右肩头为轴,向后画圆,两肩头交替进行。一左一右为一下,做50-100下。速度根据自身情况可快可慢,注意要适度。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感到督脉暖融融的,因为此动作可使颈椎左右“扭动”,督脉主督一身阳气,是诸阳之会,这个功法能加速督脉的气血流通,进而温煦全身,快速提升机体阳气,对虚寒、阳虚体质的朋友尤为适用。

雨水节气后的第三个五日,天地阴阳之气相交,春天的种子们即将发芽,预示着可以耕种了。在雨水节气带来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自此正式踏入欣欣向荣的春天。
《黄帝内经》又云:“春三月,此谓发陈。”
意思为,春日阳气向上而发,新芽从干枯的旧枝上长出,使陈旧之物焕发生机,这就是“发陈”。
说到“陈”,中医有味药叫做陈皮。人们常说“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陈皮“以陈为良”,它的别名又叫做贵老,年份越长功效越强。制作陈皮时,需要将橘皮晾置干燥,使陈皮当中的一些成分挥发掉,时间越长,辛辣之气就会减少,香味也会越来越纯。
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单味陈皮冲泡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直接冲泡法:取一片约为3~5克的陈皮,将其掰成6块,用开水在茶碗中(可选用盖碗)浸泡1分钟,把第一泡的汤倒掉。这个清洗陈皮的步骤被称为“醒皮”。然后,注入开水,闷泡约1分钟,再浸泡3~5分钟,即可饮用。在此之后,每一泡加开水,浸泡30秒左右就可以出汤喝了。
煎煮法:取陈皮3~5克,清水洗净,放入容器中,加入约500毫升冷水(建议使用矿泉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5~10分钟,即可饮用。煎煮时间越久,味道越浓。

注意:陈皮茶不能长期不间断服用。阴虚内热、胃火旺盛或胃酸较多的人以及孕产妇、哺乳期妇女更应慎用陈皮,如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提到“发”就想到刚刚发芽的时令芽菜了,以生发之物补生发之能量。当然,根据不同情况体质,适宜的种类也不同,我们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来挑选:

最后,再提醒各位,不要忘记咱们的“老话”: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穿衣宜“上薄下厚”,护好背、腹、足底。
l 背部保暖护好“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
l 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张楚笛 沈潜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