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放开了二胎、三胎政策,这是国家在人口调控方面做出的重大决策。广大育龄夫妇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产后腰痛、骨盆部疼痛的发病人数在逐年增高,由于产妇还存在睡眠不足和产后的身体虚弱,这些疼痛的发生将极大地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严重者还会出现产后焦虑抑郁和产后腰痛及骨盆痛长期并存,这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孕产期脊柱力线的改变:整个孕期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女性腹部逐渐隆起,使得孕妇腰部正常的生理曲度过度向前拉伸,腰椎曲度过大,腰部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会为了加强椎骨间的连接,变相增厚增粗,用以稳固腰部与骨盆的连接。孕妇生产后,由于腹、盆腔内压力的释放,维持原腰部肌肉、韧带以及腰椎力线的状态突然改变,在部分肌肉和韧带的保护性挛缩下,腰部曲度又突然向后回弹,腰部曲度变直,这是日后产生慢性腰痛的力学基础。
2.孕产过程中骨盆力线的改变:造成骨盆力线改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孕期由于胎儿在母腹中位置和重量不均衡,或偏左、或偏右,在这种情况下,使得骨盆,尤其是髋骨承托力不均衡,造成一侧的骨盆承托力过大,产后难以恢复。二是在生产过程中,理想状态下是左右骨盆应在相对同等系数下呈扇形张开,但由于前期骨盆承重力线的改变,耻骨联合在张开时,一侧(承重力侧)张开系数大于另一侧,这使得骨盆在回缩过程中系数也不均等,承重力一侧不能完全回缩,不能与耻骨联合间软骨紧密贴合,骨盆失去稳定就会造成骨盆的疼痛。
3.产程过程中对骨盆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胎儿在孕晚期,他的重力对骨盆及其周围软组织本身就是一种压迫,附着于骨盆周围的筋膜、神经、血管、韧带等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牵拉和压迫。生产后,骨盆的张开与回弹又会进一步使上述组织产生摩擦与损伤,又造成骨盆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4.松弛素的影响:孕妇在孕期和产后三个月,体内会分泌松弛素,这种激素会让部分韧带和肌肉松弛,它一方面有利于生产,但松弛的韧带和肌肉会造成骨盆的不稳定,也是造成产后腰痛、骨盆痛的原因。
1.对于准备怀孕或者是有计划备孕的女性来说,有条件的建议要到骨科或推拿科检查一下自己的骨盆和腰椎状态,有临床症状的一定要先治疗骨盆和腰椎方面的疾病,这样就可以减少产后腰痛、骨盆痛的发生。
2.广大女性朋友平时还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锻炼身体,如:系统的健身、肌肉核心力量训练、瑜伽等,肌肉力量的加强对于稳定腰椎和骨盆有着重要作用。
3.孕期的时候,宝妈们应当采取正确的睡觉方式,平躺时可以在腿部放一个软垫,侧卧时上面的腿也可以放在一个软垫上,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腰椎和骨盆的压力,如图1、2所示:
图1
图2
1.治疗产后腰痛、骨盆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针灸、推拿、理疗、热敷、功能锻炼、康复训练等。
2.中医在治疗产后腰痛、骨盆痛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针刺镇痛,推拿手法松解肌肉紧张和纠正关节紊乱、缓解疼痛、加快产后恢复方面有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这些属于物理治疗,安全无任何副作用。
3.对于产后没有出现明显疼痛和不适的,也可通过自我抻筋的方式来加强和稳定自己的骨盆。如图3、4、5所示:
图3 双腿屈髋屈膝仰卧,每次3-5分钟。
1.各种治疗方法治疗产后腰痛骨盆痛均应在产后42天以后,或是恶露完全干净后。
2.最好是在产后2—6个月进行治疗,时间久了就容易造成慢性劳损。
3.治疗操作时要轻柔、循序渐进,禁止用蛮力治疗,以免造成再次损伤。
4.治疗周期建议一般一周治疗两次,也不要过度的治疗,产后孕妇本身身体就虚弱,过度治疗也会加重疼痛,十次为一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会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王永学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