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节气养生 | 二十四节气养生那些事儿——小寒

《小寒》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温度会持续降低,有民谚:“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因此小寒、大寒之际气温已持续降到了最低。“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就充分说明了小寒节气寒冷的程度。

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此时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开始筑巢;鸟儿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鸣叫。


生活起居

小寒节当日处于“二九”第六天,小寒节气正处于“二九”、“三九”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古语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此时也是保养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节。《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小寒时节要早睡晚起,可以避免寒邪伤阳,因此三九寒天要好好闭藏,早睡晚起,把体内的阳气、阴精藏好,注意避免风寒,外出记得戴上帽子、口罩、围巾、手套等,腰背和小腹可以贴上暖炉,晚上睡前可以泡脚。注意不要大汗出而伤阳、耗伤气血,只有好好养藏身心,才能养好身体、调好体质。


饮食养生

小寒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中医讲,寒邪为“阴邪”,最容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要顺应自然,冬季顺应收藏之势,使精气内敛而润养五脏精气,因此饮食要养肾防寒,此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而“进补”了。民谚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食补以肉类和豆谷类为主,可以选择肉类煲汤,如羊肉、牛肉等;可以多吃黑豆、黑米等豆谷,以及杏仁、栗子、红枣、葡萄干等干果。进补时要注意清补、滋阴润燥为主,防止补之太过而上火,若过食辛辣刺激而上火,可以配以乌梅、百合、金银花等滋阴生津清火,也可以进行药膳调补。


药膳1:苁蓉乌药茶



原料:肉苁蓉10克、乌药10克、益智仁10克。

用法:将肉苁蓉10克、乌药10克、益智仁捣碎,置暖水瓶中,用开水冲泡,盖闷10-15分钟,或大伙煮开,小火煮3-5分钟,一天之内分多次饮用完。

肉苁蓉性温、味甘、咸,归肾经、大肠经,能够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乌药性温味辛,归肺、脾、肾和膀胱经,温肾散寒,行气止痛。 益智仁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具有健脾止泻、温肾固摄的作用。苁蓉乌药茶具有温肾补肾、散寒行气之功效。适用于:畏寒,手脚凉,腰凉,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不适用于阴虚燥热、手足心热、痰湿内盛者。

药膳2:羊肉当归大枣汤



原料:羊肉200克、当归15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枸杞15克、葱白15克。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同其它材料一起,加清水适量,大火煮开,小火煲2-3小时至肉烂汤成,加入适量盐调味,再煮片刻,即可食用。

羊肉,味甘性热。归胃、脾、肾经,温中暖肾,益气补虚,“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用羊肉温补精血,羊肉味厚气温,补气而生血,配以大枣养血,尤宜虚劳精血亏虚者,配以生姜、葱白,温阳和胃散寒。当归,味辛甘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养血,配以枸杞,增强补血养血之功。此汤温阳散寒、补养精血。

该药膳有温阳散寒、补养精血之功效。适用于:怕冷、手脚冰凉,面色淡白,疲劳乏力,容易生冻疮等阳虚、血虚者;不适用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口臭、口粘、舌苔白厚腻等阴虚火旺及湿热者。

穴位按摩:温阳散寒补肾法

小寒时节,可以按摩大椎穴、命门穴、涌泉穴以温阳散寒补肾。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是人体三阳经和督脉交汇穴,具有通阳解表、疏风散寒的功效,可用中指或食指按摩3-5分钟,或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挤捏大椎10-20次。阳虚明显者,可艾灸大椎增强温阳散寒之功。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具有培元固本、补命门之火,补肾温阳之功效,以食指或中指按揉,以酸胀感为度,每次3-5分钟为宜,也可艾灸。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即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可使肾精足,下焦温。3-5分钟为宜。


足浴

艾叶和肉桂泡脚,可以起到温肾散寒、引火归元、温经通脉的作用。艾叶、肉桂泡脚操作方法如下:取艾叶一小把(10-15g),肉桂15克,放在一起煮水,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5-10分钟,倒入泡脚盆晾温,然后泡脚,20-30分钟左右,以全身温热感或泡到微微出汗为度,注意不要大汗出,汗出后不要着风,同时喝一些温水,可以每周泡3-5次左右。注意泡的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特别是有糖尿病、心脏病的病人更要特别小心。

导引:两手攀足固腰肾

俗话说“寒从脚起”,“人老腿先老“,小寒节气,寒邪最易伤人。通过八段锦之“两手攀足固腰肾”,能很好的强身壮腰,温肾散寒。导引操作要领:全身放松,自然站立,手臂向上上举至头顶并伸直,两手掌掌心相对;屈肘,两掌掌心向下按至于胸前,双臂向外旋转,两手掌心紧贴脊柱向下至臀部;随后上半身前俯向前弯腰,掌心向下触及脚尖,然后抬头向上看;身体向上缓慢升起,缓慢上移至腰,身体随之恢复自然站立。此导引通过前俯和后仰,能很好地锻炼腰,而“腰为肾之府”,起到固肾强腰之功效,并且能有效地按摩任督二脉及膀胱经的穴位,以强肾壮腰。



END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杨勇
  编辑:崔茜

审核: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