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节气养生 | 二十四节气养生那些事儿——冬至




冬至节气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的一天,通常标志着寒冷冬季的开始。冬至的“至”并不是到的意思,而是指极致,冬至这天,阴气的积累达到点,阳气萌动。


一候,蚯蚓结,寒极蚯蚓交相结



冬至时节,由于天气寒冷,蚯蚓交相盘结如绳,阳气未动之时,则曲首向下,冬至之日,阳气萌动,蚯蚓回首向上,但此时阳气新生,阴气强盛,于是屈曲如绳结。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还有说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在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便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起来,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就不会冻伤了

从此,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在现代,“祛寒娇耳汤”很少有人吃了,但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变。


二候,麋角解,见鹿角解下



冬至之日,阳气萌动,麋鹿是阴兽,因感受到冬至之日阳气萌动,于是麋角自动脱落。

冬至,是一年当中的“活子时”。所谓子时,是指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子时一阳生发,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冬至这天,既是阳气收藏到极限,又是新生的一刹那。这个时节,是特别需要养一养身体的,因为“气始于冬至”。

此时特别适合进补,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补品吃进去,营养容易吸收。

除了“祛寒娇耳汤”,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也是一道上品。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金匮要略》中著名的温补名方,也是古代宫廷里的冬日滋补药膳,是冬至第一汤方。这个汤方要等冬至时用,天越冷越需要吃。此方:“当归温补肝血,羊肉温补肝阳,滋补木中生气,以助升达。加生姜以行其寒滞,故诸病皆愈也。”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补肝血肝阳,为一年的阴阳交接助力。

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成



羊肉500克,当归20克,生姜25克,蒜苗、香菜适量。

做法



1.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放锅中,加冷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沫。

2.生姜洗净,不去皮,用刀背拍松放入锅中。

3.当归洗净放入锅中,用微火煨两小时左右即可。

4.将当归与生姜挑出,在汤中撒入盐、蒜苗、香菜调味。最后吃肉喝汤。

吃羊肉的禁忌



热性体质者不喝。有皮肤病、过敏性哮喘以及某些肿瘤的人,不宜吃羊肉,因为羊肉属于腥膻发物,有可能使旧病复发或新病加重。


三候,水泉动,阳生而动



冬至时节,阴气消退,阳气渐生,于是山中的泉水开始温热起来了。

冬至是一年中“阴”最盛的时候。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回升,所谓“冬至一阳生”。“一阳生”,指的是肾阳。此时补肾阳,不同于之前的封藏阳气,而是发散阳气,给它力量让它长大。但冬至肾阳其实很娇嫩,不能像春天时那样发散,要用小小的、温柔的力量。

在这个阴阳之气转换的关键性节点,如果能进行食养、练养调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善养生者,必养冬至”。

此时补肾阳,可以练习“握拳按膝式”。它根据人体初阳始升的特点,手足并练,能温肾助阳、强健腰腿

握拳按膝


动作要领



1.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握拳,按在膝盖上方,拳心朝外。

握拳时,力达指尖,将气力灌注两掌和指尖。

2.两拳向下、向前用力。同时,两腿伸直,膝盖收紧,保持约四五秒,放松。

3.重复多次。

功效



1.强壮膝、腿功能,驱散寒湿和风寒,改善四肢冰凉老寒腿、膝盖问题。

2.加强气血循环,补肾壮腰、养心益肺。




冬至养生要点







穿着方面应该注重保暖,防止寒气侵袭身体。应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尤其是要注意保暖腹部和脚部,因为这两个部位的温度直接影响到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建议穿着保暖性强的衣服,如棉服、羊毛衫等。




饮食方面应以温补为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抵御寒冷。推荐食用牛羊肉、鸡鸭肉、核桃、红枣、黑芝麻等温补食物。同时,冬至养生也注重阴阳平衡,建议适量吃一些生姜、大葱等辛温去寒的食物。但也要防止过多食用油腻食物引起消化不良。




住宅方面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北方可以使用暖气或空调来增加室内温度,而在南方则应注意防潮和保暖。无论在哪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很重要,适时开窗通风可减少室内污染和细菌的滋生。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容易减少户外活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因此,冬至时节仍应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张楚笛 沈潜
  编辑:王湾

审核: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