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节气养生 | 二十四节气养生那些事儿——小雪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小雪,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小雪并非天气预报所谓的“小雪”,而是反映此节气的气候特征。小雪时节,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全国各地明显降温,黄河流域开始下雪,北方也进入了封冻季节,昭示着寒冬渐深,降雪大幕被徐徐拉开。

农历十月中,雨遇寒,凝为霰,霰成微粒,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万物蛰伏,阳气潜藏,人体养生也应以“养藏”为原则,养精蓄锐、蓄势待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小雪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吧。


饮食调养

1.“冬令进补,来年打老虎”:小雪开始,天气愈加寒冷,自然界的动物们纷纷为过冬储备充足的食物,以御严寒。人亦如此,需要适当增加营养食物的摄入,一来储备足够的能量预防寒冬,二来以便来年春天阳气生发。可适当吃些海鲜、河鲜、坚果、牛羊肉,搭配杂粮米饭、面食等,蔬菜如青菜、白菜、木耳、香菇、萝卜等。同时,中医讲“过犹不及”,也应该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热汤下肚,补水补温”:小雪时节风燥气寒,应及时补充水分,建议大家要养成多喝温开水的习惯,也可以饭前饭后喝上一碗清淡的热汤,有益于脾胃温健。



3.“防内火,白菜萝卜上餐桌”: 小雪时节冷空气到来,气温降低,人们习惯宅在室内取暖,很容易生“内火”。如出现口腔溃疡、痘痘丛生、大便燥结等。建议平时可以常喝白菜豆腐汤。大白菜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润肠通便,胡萝卜素、锌的含量在蔬菜中也名列前茅。多吃白菜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豆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对人体提高免疫力、增强御寒和抗病毒能力大有裨益。因此大白菜炖豆腐汤,好喝又营养,还可补钙和提供女性需要的大豆异黄酮,平衡体内雌激素水平。另外,白萝卜也是这个季节的应季食物,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正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季吃萝卜是养生非常重要的一点。



起居摄护

1.“早睡晚起”:《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冬季的三个月,是补肾固肾的重要时期,冬天日短夜长,人们要顺应环境的变化来养生调护,能早睡就早睡,能多睡就多睡,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好,不要熬夜。足够睡眠的人才有精气,熬夜会损伤肾精,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肾精的养护和气血的生化。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是最好的起居方式,晚上睡眠最迟别晚于11点。这样才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2.“头怕风寒多保暖”: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所有阳经阳气汇聚的地方,一般最不怕寒,但是一旦受寒,对人体危害极大。所以,冬季外出时要戴好帽子、围巾,保护好阳气。“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小雪节气要做到衣服酌情增减、随增随减。在北方温暖的室内不要捂得太严,以体暖不出汗为度,出到室外就要及时添衣,做好御寒保暖工作。



3.“若要安,脚足要常按”:冬季养生尤其要注意脚足部的保暖和保健。可以经常使用温热水泡脚,或用中药煎汤沐足,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每晚睡前在双足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各按30下。按揉力度以太溪穴位置有酸痛感为佳。太溪穴为肾经上的原穴,每天按揉可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帮助气血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9点左右,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另外,小雪时节要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晚上睡觉前,可用温热水泡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质量。



4.居室勤通风:小雪时天气寒冷,有些人因怕冷而紧闭门窗,使得室内的空气不能及时流通而污浊不堪,影响健康。所以应该勤开门窗通风换气,从而清洁空气,提神健脑。



运动锻炼

1.室外运动强身体:中医有“动则生阳”的说法,小雪时节虽然气候寒冷,但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可有效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和耐寒力,有助于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更可以预防冬季多发的流感、感冒、呼吸道疾病等。运动方式可根据个人爱好自行选择,比如太极、慢跑、滑冰等。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同时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



2.做好热身量力行: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身体状态需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可盲目逞强。以室内运动为宜,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不易受寒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病等急性病。



3.多晒太阳防抑郁: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变化、阴晴雨雪,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状态,若调节不及时,易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人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也能使人心情舒畅。


END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金津

  编辑:崔茜

审核: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