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节气养生 | 二十四节气养生那些事儿——寒露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时间在每年公历10月7日至9日,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比白露晚了一个月,和白露相比,寒露时的露水已有寒意,故而得名。

对于全国多数地区而言,进入寒露意味着来到了深秋,温度、湿度骤降。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时节,因此养生应顺应自然法则,注重养收。



及时添衣,注意保暖

寒露是一年中气温降低幅度最大的时节。很多人十一之前仍着夏装,过了十一黄金周,突然发现深秋已然来临,开始翻箱倒柜增添衣物。正所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到了寒露,就不应该赤身露体,要注意足部保暖,不要穿凉鞋;要多做下肢运动;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以防寒从足生。

有人提倡春捂秋冻,即春天来临时,适当捂一捂,使机体渐渐地适应回暖;秋天来临时,适当冻一冻,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着装与时令要有适当的滞后。但所谓“捂”和“冻”,都应适度,而且要因地、因人制宜。春天的捂,以不出汗为度;秋天的冻,以不着凉为度。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特点不同。南方地区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不大,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有时甚至“一日两季”,早晚像深秋,中午如初夏,因此应及时增添衣物。每个人体质不同,老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患者及体质虚寒之人,不适宜秋冻。

对于多数人群而言,可以采取“洋葱着装法”,即多层着装,随时根据气温、风力、湿度及自身体感增减衣物,热了脱一两层,冷了加一两层,而不要只穿两层:穿上外套就像是冬装,脱下外套就像是夏装。这样才能适应寒露气温骤降的天气特点,为机体提供保护。



收敛闭藏,养阴润燥

经历了炎热的夏季,机体消耗了太多的津液,食欲不振,嗜食生冷,身体的阳气大大损耗。随着秋季的到来,自然界阳消阴长,人体脏腑也随之变化,代谢减缓,食欲增加,摄入的营养物质也更容易被吸收储存。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平补之品,如牛乳、鸭肉、水产、山药、大枣等。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之用,有助于收敛肺气,因此可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山楂、番茄、乌梅等。不可过食辛香燥烈之物,如葱、姜、花椒、辣椒、烧烤等。不可让身体有太多消耗,运动要适度,不要大汗淋漓,以便身体得到滋养休整,秣马厉兵,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

寒露时节湿度骤降,燥邪当令,燥邪易伤人津液,很多人出现口唇干裂、鼻干鼻衄、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大便秘结等症状。燥则润之,饮食中宜多食滋阴润燥、养肺生津之品,如芝麻,古话讲:“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麻”指的就是芝麻。此外还有银耳、白萝卜、百合、玉竹、麦冬、蜂蜜、粳米等。同时平时应注意多饮水;使用空气加湿器,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使用润肤乳,做好皮肤护理。

推荐药膳:

01

沙参玉竹老鸭汤

原料:北沙参,玉竹,鸭肉。

做法:原料处理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烧开后,文火炖煮2小时,调味后食用。

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玉竹甘,微寒。归肺、胃经。可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鸭肉性凉,可补虚清热。

适用于食欲不振、体质虚弱、口干咽燥之人;不适用于感冒发热、痰湿内盛之人。


02

芝麻粥

原料:芝麻、大米。

做法:先将芝麻(黑,白混合更佳)炒熟,研成细末,可加少许盐,待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喜好甜品者可以糖代盐。



调畅情志,谨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进入寒露,天气转冷,昼短夜长,万物凋零,自然界开始呈现衰败、肃杀的气息。中医认为秋季对应脏腑为“肺”,相应的情志特点为“悲”,人们容易“伤春悲秋”,在情绪上容易感到悲伤、低落,临床上抑郁状态患者也明显增多,因此应当注重情志养生。

首先,保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秋季宜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宜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充足的睡眠可促使机能恢复,是保持脑力体力的基础。熬夜对人体生物钟的影响巨大,生物钟对人体健康影响非常大,不仅影响人的免疫系统,而且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睡眠障碍、抑郁、焦虑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睡眠障碍会增加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抑郁、焦虑也会导致睡眠障碍。为保证高质量睡眠,晚餐不宜过饱;下午三点后不要食用具有兴奋作用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功能饮料等;睡前应调暗灯光,避免光线影响褪黑素分泌;关上手机,避免过度兴奋;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屋内保持合适的温度;睡前不要大量喝水,以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

其次,适宜出门郊游,登高舒展,利于情绪的舒展和释放。寒露时节有传统节日:重阳节。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外漂泊之人应与家人联系,合家欢聚,郊游踏秋,佩茱萸,赏菊花,看云卷云舒,层林尽染......将忧愁悲伤抛诸脑后,获得幸福感、归属感。抑郁、焦虑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END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党进

  编辑:崔茜

审核: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