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北京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字“北京中医药学会”进行关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人尤其是上班族需要长期戴口罩,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皮肤问题。
药物+饮食,摆脱“口罩痘”
佩戴口罩时间较长,因为不够透气,勒紧后又会对局部皮肤产生压力及摩擦,会使皮脂腺导管开口不畅,致皮肤油脂、汗液分泌受到影响。长时间戴口罩容易形成湿热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皮肤容易出现痘痘或者痘痘加重,也可能出毛囊炎、疖,甚至脓痱(又叫“脓疱性粟粒疹”)等。
对于已经出现的红色痘痘,可以每日温水洗脸2次,外用抗生素类药物,比如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中药膏比如龙珠软膏、化毒膏、姜黄消痤搽剂等;如果是以黑头、白头粉刺为主,可以外用维A酸类药物,比如阿达帕林凝胶;对于脓头较多的情况,可以用清热解毒利湿功效的中药,比如马齿苋、蒲公英、黄柏煮水外洗,再配合抗生素药膏涂抹效果更好。若是面部出油特别多,可以采用皂角、透骨草水煎外洗,减少油脂。如果特别严重,需加口服药物,这个需要找医生面诊了。
痘痘问题不仅仅是戴口罩引起的,也有机体内环境的因素,比如疫情期间饮食、作息不规律或者精神紧张、焦虑等。以饮食为例,《黄帝内经》中有记载,“生病起于过用”“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的摄入若超过机体运化能力,首先影响脾胃,尤其在大饥大渴之时,最易食过饱或饮过多,造成脾胃受纳、腐熟功能失调,水谷壅滞,内生湿热,上蒸于面而发生痘痘。唐代孙思邈对此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也就是说,饮食要有规律、有节制,不要胡吃海塞,不能过饱。《素问·奇病论》中有“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则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所以饮食上还应多素少荤、清淡适量,比如少吃高脂肪食品及腊质食品,如肥肉、香肠、腊肉、乳酪、牛奶、油煎食品、巧克力等;少吃高糖类食品,如碳酸饮料、糖果、甜味点心等。
皮肤过敏与压痕,需对症处理
除了上述痘痘问题,还可能出现物理损伤:由于较长时间佩戴,皮肤组织受压、摩擦,在与口罩接触的鼻梁、颧骨、脸颊、耳后都可能出现压痕、皮下瘀血,甚至破溃感染。其次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有一部分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口罩的部位可能出现瘙痒性的红斑,严重者还会有水疱、流水、糜烂等,被称之为接触性皮炎。
如果戴口罩后出现过敏反应,有条件时应停止使用当前的口罩。过敏反应轻微的,外用一些保湿润肤剂即可,比如维生素E乳,一般几天内改善。若皮疹比较严重,红斑、瘙痒明显,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或短期内使用轻效激素软膏等,中药可选择黄连膏、冰黄肤乐软膏等外用;如有流水,可用马齿苋水煎后冷湿敷,或者3%硼酸溶液冷湿敷。皮肤有破溃或者化脓感染时,局部使用抗生素药膏。
物理性的压痕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出现红斑肿胀,可用3-4层纱布在凉开水或生理氯化钠溶液中浸湿,每2-3小时冷敷1次,每次20分钟左右,冷敷后涂抹保湿乳,要避免热水烫洗、75%酒精擦拭等刺激。若出现皮下瘀血,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乳膏等。另外,口罩要选择与脸型大小合适的型号,可交替使用不同系戴方式的口罩,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摩擦受压。在佩戴口罩前,也可涂抹保湿乳或凝胶,加强润滑,以减少摩擦受压所带来的损伤。
大家自己用药物时要看说明书的禁忌以及注意事项,往脸上涂抹时候先小面积使用,无不适等过敏反应,在逐渐增加剂量使用。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
撰稿:曹洋
编辑:王许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