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 肌肤的白皙红润、体形骨骼的健硕, 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脏腑是气血运行、转化的关键部位, 也是经络通行、循环的途径, 只有经络通畅、气血调和, 才能实现自身阴阳的和谐,皮肤表面气血充足,进而使体内的机能状态、阴阳、脏腑、气血和谐统一,确保人体刚柔相济、肌肉均衡。由此可见,人体的外观表象, 能够从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入手, 实现内调外养、标本兼顾。
颜面皮肤的性质,简称肤质,依皮肤的滋润度(油脂分泌、含水量)、细腻度、厚薄度、特禀质(敏感)及其病理倾向等特征,分为中和质皮肤、干燥质皮肤、油腻质皮肤、油干夹杂质皮肤和特禀质皮肤等5种基本类型,相当于现代皮肤科学的中性皮肤、干性皮肤、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和敏感性皮肤。
颜面皮肤保养的方法包括外护与内调两种。外护需依肤质类型,采用相关中药制剂与护肤品进行清洁、按摩、刮痧、敷膜、熏蒸、涂擦、防晒等护理以及局部采用针灸、推拿疗法;内调依体质、证候与肤质状态的相关性辨证施调,采用中药内服、食疗等方法进行内在健康调养,以调内美外。
中和质皮肤即中性皮肤,系健美皮肤,多见于发育期前少男、少女和婴幼儿以及身体健康、保养良好的成年人。其油脂分泌和水分平衡,酸碱度(pH)为5~5.6,皮肤厚度适中,质地及肤色均匀,肤质洁净、柔嫩、富有弹性、红润、有光泽,毛孔细小,没有油光或干裂,很少或没有皮肤瑕疵及皱纹,不存在黄褐斑、粉刺等损美性皮肤疾病,对外界刺激不敏感,适应性强。
中和质皮肤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良好的皮肤外部护理与机体内在的健康状态。中和质皮肤者睡眠良好,七情调摄,饮食合理,二便通畅,生活富有节律。皮肤外在表现为健美皮肤的标志,机体内在表现为阴阳平衡,五脏协调,气血畅达,机体调节能力强。
食膳保养。均衡饮食,饥饱有度,多食用滋润性美容养颜食品,如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瘦肉、银耳、百合、山药、大米、燕麦、薏苡仁、花生、红枣、杏仁、豆腐等。减少烟酒及辛辣燥热食物的刺激,避免过食寒凉食品。
睡眠保养。避免熬夜,每日保持有效睡眠7个小时以上。
其他保养。保持适当的运动,时常听音乐或参加户外活动,陶冶性情。除此之外,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经常疲劳透支,以及保持大便畅通等。
干燥质皮肤即干性皮肤,皮脂分泌少,缺水干燥粗糙,光泽与光滑度低,肤质较薄,毛孔细小,易生细小皱纹,有的伴有毛细血管表浅、比较敏感,抗晒力较差。
干燥质皮肤的形成,有先天禀赋及自然衰老的因素,但后天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因素会加剧干燥质皮肤的形成与发展。外部因素常与过度清洁、角质层受损、环境干燥、六淫侵袭等有关;内部因素常因睡眠不足、饮食不调、劳逸失度、情志不畅、慢性疾病等导致气血不足、阴虚燥热、气血不畅而使皮肤失去濡养。干燥质皮肤的形成与肺、脾、肾、气血关系最为密切。
中药调理。根据不同的辨证施以中药调理。
食膳保养。依照中医食膳与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干燥质皮肤者的日常食膳应在均衡、有规则的同时,多食用滋润性美容养颜食品,如水果、花生、红枣、杏仁、核桃、芝麻、银耳、百合、山药、糯米、燕麦、薏苡仁、豆腐、牛奶、鸡蛋、瘦肉等,体型瘦弱者可多食脂肪、糖、甜食、猪蹄等,胃寒者避免过食寒凉食品。
其他保养。保障睡眠、运动、饮水,注意劳逸结合和心情舒畅。
油腻质皮肤即油性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长时间呈现油亮感,表皮与角质层较厚,毛孔阻塞粗大,皮肤粗糙,甚至可出现橘皮样外观,多数人肤色偏深,很容易黏附灰尘和污物,易发生毛孔阻塞与粉刺等。这类皮肤对物理性、化学性及光线等因素刺激的耐受性较强,不容易产生过敏反应,也不易产生皱纹。但也有一些油性皮肤虽多油、毛孔粗大,却兼有皮肤潮红、易敏感或缺水、干粗、脱屑现象,属于油性兼缺水、敏感皮肤。
油腻质皮肤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及后天饮食偏嗜、生活规律、情志不遂、脏腑功能失调、外护不当等因素有关。偏嗜肥甘荤腻、辛热食品,熬夜,情绪抑郁等导致湿热内蕴、血热内火偏盛、肝失疏泄;以及过用油腻性、粉饰性护肤品,长时间面对电脑辐射、热辐射,均会促使皮脂分泌亢进、毛孔失畅。
中药调理:需要依据临床的辨证分型来调理。
食膳保养:油性皮肤日常饮食宜多清淡渗利,少油腻、甘甜、煎炸辛热之品。
宜多食用冬瓜、丝瓜、白萝卜、胡萝卜、竹笋、白菜、莲藕、西瓜、银鱼、兔肉及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硒、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等。
宜少食用肥肠、骨髓、猪脑、肥肉、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奶油、奶酪、巧克力、可可、炒货、蜜饯、饼干、油条、炸鸡块、花生、核桃仁、龙眼肉、荔枝等。食疗药膳依体质、证候辨证施膳。
其他保养。少熬夜,避免情绪抑郁、激动,适当运动。
油干夹杂质皮肤即混合性皮肤,系指油性和干性两种性质的皮肤夹杂存在的皮肤类型,表现为区域混合或整体混合,是黄色人种最常见的皮肤类型。
区域混合系因其颜面部皮脂腺分布及其皮脂分泌显著不均衡,造成油区与干区反差,油区油脂多、毛孔粗大或有粉刺,具有油性皮肤特点;干区干燥、松弛、暗淡有皱纹,具有干性皮肤特点。油性区域常呈T字形、A字形分布。
整体混合是指肤色暗淡、肤质松弛、缺水,同时夹杂散在毛孔阻塞、粉刺。
油干夹杂质皮肤由中和质、干燥质、油腻质皮肤转变而成。其形成受年龄、饮食、精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内在病机多与体内寒热虚实夹杂有关,常因脾胃虚弱或虚寒、气血阴液不足夹杂内火、湿热、痰湿、气血郁滞等而形成;也有因单纯湿热、湿盛、肝失疏泄等病机而形成的,临床需以具体证候为准。
中药调理:需要依据临床的辨证分型来调理。
食膳保养:混合性皮肤者的食膳尤应荤素、寒热、补泻平衡搭配,依体质类型、证侯搭配食物。
其他保养。减少太阳光、电脑辐射刺激。注意生活节律,心情调节,避免体力透支,加强锻炼。
特禀质皮肤即敏感性皮肤,表皮与角质层薄,皮肤透亮,易潮红发烫,红血丝外露并扩张,皮肤抵抗力、耐受力低,敏感性高,对环境、化妆品刺激等易引起过敏反应,心情紧张、激动时颧颊易潮红。此类敏感皮肤称为显性敏感。另有少数敏感皮肤,平时并不潮红,甚至皮肤暗淡、萎黄,只是对特殊化妆品刺激或遇热时易引起潮红、过敏反应,称为隐性敏感。
特禀质皮肤的形成一般可分为先天型和后天型。
先天型系受于肤质与体质的禀赋,形成先天的敏感脆弱特禀肤质。
后天型因环境因素、个人生活饮食习惯、保养不当、气候及环境因素造成。病机常与湿热内蕴、血热阴亏、血虚风燥影响皮肤健康有关。
从现代皮肤科学看,敏感性肌肤者皮肤角质层角质细胞排列不整齐、间隙增宽,皮肤生理代谢紊乱、表皮层变薄、保护力薄弱,没有皮脂膜保护,肌肤内部的水分容易流失,刺激物质或过敏物质容易侵入,常常造成皮肤过敏发炎、血管充血扩张等。此类皮肤怕风、怕晒、易痒,引起过敏的变应原大多为美发护肤品、化妆品、洗涤用品及各种挥发性物质、光感性物质。需要日常生活中加倍防护和调养!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
撰稿:曲剑华 杨岚 朱慧婷 赵子赫
编辑:王许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