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主要是指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同时伴有眼部的不适和 (或) 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的眼科疾病。临床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眼睛干涩、患者易疲倦、眼区痒、有异物感、灼热感、分泌物粘稠、眼皮紧绷沉重、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暂时性视力模糊等。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及数码产品的普及,人们的用眼负担愈发增加,干眼症的发病率逐祖国医学中并无干眼症之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此病亦可称为“白涩症”、“神水将枯”、“干涩昏花症”等,祖国医学认为干眼症的发生主要与肝、肾密切相关。《内经》曰:“肾者水脏,主津液”。“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主泪液,主藏血,肝受血则能视,肝系可将血液等营养物质上输于目,致使目珠润泽。若肝失调和,泪液分泌不足,则目珠失于濡润,日久则致目珠干燥。而目珠润泽不仅需要依赖肝血的充沛、肝气的调和,同时亦有赖于肾气的充和、肾精的滋养,肾主藏先天之精、主水,其重要的作用在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与分布。若肾气亏虚,肾精不足,日久精气不能上承于目,则导致目珠干燥。若肝肾失调,精血不足,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灼伤耗液,则泪液生化乏源,目睛失去津液濡润,易导致干眼症的发生。
“燕京韦氏眼科学术流派”第四代传承人韦企平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自创桑菊增液汤治疗干眼症。
方剂组成:桑叶15g、菊花10g、丹皮10g、生地20g、麦冬15g、玄参10g、石斛10g、枸杞子10g、薄荷8g
功效:养阴增液,清肝明目
主治: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症,尤其是伴有蒸发过强型干眼的患者。
方解:君药生地、麦冬、玄参三味药组成的增液汤出自于《温病条辩》,原方药量大,又均属质润多汁偏寒之品,重用意在攻下润燥通便;取其“增水行舟”之意,又加石斛、枸杞子滋肺、胃、肝、肾诸脏之阴,濡养目珠;桑叶、菊花归肺、肝、肾三经,可清肝明目、清肺润燥,且桑叶、菊花味甘苦疏散,轻清上扬,既可制约阴药之滋腻凉遏,又引诸凉药上达目窍、眼表;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络脉通、津血行,目珠才得以滋养;加上薄荷辛凉发散清热,芳香通窍。故该四味药同为佐使药。
使用方法:内服或熏蒸均可。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撰稿:马兴祥 郑蕊
编辑:王许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