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节气养生 | 塞北疾风推处暑,华西秋雨裹轻寒

本公众号为北京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字“北京中医药学会”进行关注


处暑

塞北疾风推处暑,华西秋雨裹轻寒。

禾丰也立茕茕影,蒂落犹看飒飒冠。

冷热交加凉月色,溽枯更替燥桅杆。

铮鸣萧瑟残花草,金木清平塑五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许昕教授作

2020年8月21日酉时






节气特点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代表暑热截止,气候向凉爽干燥转变。中午外出依然感觉到“秋老虎”的热,在北京早晚已经有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的感觉。一般三伏天中,温度最高在初伏,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中伏,末伏湿度和温度都会有所降低,今年的伏天共有40天,湿度和温度就会比平时30天的三伏天要高,处暑在末伏当中,今年的末伏与初秋相接,治未病养生,既要避湿热,又要为防治秋燥伤人做准备。俗话说:“春困秋乏”,经过一个夏天暑热之气的盛行,人体之气有所损伤,故常出现“秋乏”,此时的养生重点为益气养肺。




饮食养生



处暑节气饮食养生可通过补益脾胃之气以弥补夏季的亏空,粥食即补充津液,又可于粥中加入山药、莲子、百合、大枣等加强补益脾胃之功,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益气补肺。


推荐两款药膳

银鱼粥:银鱼干30g,粳米100g,生姜、食盐各适量。先将银鱼干泡发、生姜洗净切丝,加入粳米,合煮成粥。然后再加入适量食盐,空腹温服。银鱼味甘性平,可补虚健脾益肺,此粥可健脾、益肺,补虚。

黄芪麦冬饮:黄芪15g,麦冬10g,沸水冲泡代茶饮,可补气固表。秋季因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腠理不固,黄芪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但其性温,秋季本就干燥,故使用时需搭配麦冬。

另外秋季本就燥气当令,饮食除益气补肺外还需润肺,可多食南瓜、萝卜、蜂蜜、银耳、梨,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养生



处暑反捶背脊式:两臂由体侧摆起,握成空拳,拳眼放在骶骨的两侧,上身微微前俯,同时尽量塌腰,敲击4下,在此基础上左旋,敲击4下,向左后转头,向左后方看,略停,还原的同时继续敲击一个八拍,起身。右侧同左侧。




生活养生



所谓的“春捂秋冻”,需要灵活看待,春天,未必就捂,秋天,未必就冻,随时调整衣物才是关键。睡眠应早睡早起,以养阳气,宣肺气。还应注意腹部的保暖,勿使脐部受凉,受凉会影响脾胃的功能。




情志调摄



处暑时自然界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人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处暑时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以安神定志。




预防保健







可按摩中府、太渊穴以益气养肺。

中府:为手太阴肺经穴位,位于第一肋骨间隙,距离前胸正中线6寸(4横指为3寸),主要治疗咳嗽、气喘、少气、胸中烦闷、胸痛、腹胀、呕逆、浮肿等症。中府为肺气汇聚、 结藏之所,按摩可以补肺益气。

太渊:亦为手太阴肺经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取穴。主要治疗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腹胀、呕吐、心烦、无脉症,手腕无力疼痛等。太渊为肺之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除具有以上作用外还可通行元气。

操作方法:可每日早晚用指甲按压两侧穴位1-3分钟。





清宫医案中养生推荐







八珍

【组成】薏米八两,茯苓八两,莲子十六两,芡实十六两,扁豆十六两,山药六两,白术四两,白糖十两

【做法】上述药物按配比共研细末。与笼屉上蒸熟,取出后用模具按压成糕状,每日取出1-2糕服用即可。

【功效】健运脾胃,补益气血,滋润五脏,益寿延年



参考文献

[1]王志华,李彦知,杨建宇.杨建宇-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赏析-处暑养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6):97-98.

END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

  撰稿:张晋 杲春阳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