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经方讲解 | 补阴名方——六味地黄丸

(请向上滑动)

六味地黄丸是在民间流传最广的补肾方剂,甚至有人认为其可包治百病,有“补阴方药之祖”的美誉。但在此方出世之时,并未像如今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首见于宋代钱乙所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之中。钱乙认为,小儿生理上为“纯阳之体”,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遂将《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辛温大热的桂枝、附子,易干地黄为熟地黄,专治肾虚导致的小儿五迟五软之症,后《正体类要》将其正式更名为“六味地黄丸”。但由于此方专为小儿所创,适用范围窄,受众单一,当时并未得到世人的重视。之后,易水学派的医家们,对六味地黄丸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中张元素将六味地黄丸与安神丸、泻心汤、导赤散、益黄散、泻青丸、泻白散、阿胶散等列为五脏补泻方剂,更有薛己在《外科枢要》中夸赞六味地黄丸为“天一生水之剂,无有不可用者”,赵献可在《医贯》上称六味地黄丸为“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发热之神剂”,除此之外,这些医家还扩大了六味地黄丸的适用群体和施治范围,至此,六味地黄丸才广泛流传开来。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方中重用熟地甘温滋肾填精为君药,《本草从新》记载其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山药性味甘平,补益脾阴而固精,《本草求真》中曰“且其性涩,能治遗精不禁,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故六味地黄丸用此以佐地黄。”山茱萸味酸,温养肝肾而涩精,《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其“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此二药为臣,合君药以滋肾阴,养肝血,益脾阴,而涩精止遗。由于肾阴亏虚,常导致虚火上炎,而肾浊不降,故配以泽泻利湿泄浊,茯苓淡渗脾湿,丹皮清泄肝火,三药均为佐使药。六味地黄丸药性平淡甘和,不燥不寒,三补三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补而不滞。三阴并补,以补少阴为主。 

现代药理研究上表明,六味地黄丸可促皮质激素样、耐缺氧、疲劳、抗低温、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对血液病、老年性白内障、骨科腰腿痛、男性疾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周围性麻痹、鼻咽癌等疾病也具有效果。

曾治张某,男,30岁,2019年5月6日初诊,张某自诉是长途货车司机,经常熬夜,性生活不规律,一年前,突然出现了勃起困难,挺而不坚,性生活无法正常完成,自己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找了许多偏方治疗,效果都不好,遂来诊治。除上述症状以外,还有晨勃少,腰酸,手脚心发热,夜间盗汗,眠差,二便可,舌暗红,苔白,脉细数。此病由肾虚血瘀所致,阴茎“中风”,痿软不用。

处方采用补肾养阴,活血化瘀的治法。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拟方:熟地黄20g,山萸肉20g,山药15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丹参20g,生地黄15g,王不留行15g,贯叶金丝桃30g,烫水蛭10g,蜈蚣6g,生甘草10g,14付,日一剂,早晚分服。

2019年5月20日二诊:张某自诉勃起功能改善,有晨勃,眠差。拟方:熟地黄20g,山萸肉20g,山药15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丹参20g,生地黄15g,王不留行15g,贯叶金丝桃30g,烫水蛭6g,蜈蚣6g,生甘草10g,酸枣仁30g,柏子仁15g,14付,日一剂,早晚分服。

2019年6月6日三诊:症状改善明显,效不更方,治疗3月,巩固疗效。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

  撰稿:王彬 冯隽龙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