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药科普 | 药食同源之赤小豆

本公众号为北京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字“北京中医药学会”进行关注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处的红豆为“相思子”,与平常说的红小豆并非一物,半红半黑,有大毒;红小豆正名赤小豆,又名赤豆、朱豆,既可充饥饱腹,又可入药治病;二者应严加区别,以防误食中毒。

赤小豆有赤小豆和赤豆两种。赤小豆偏凉,药用力优;赤豆甘平略偏于补,多当食物。现二者已混用。

 

功效与应用

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退黄、解毒排脓之功。

1、尤其擅长治疗水肿,可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等证。如鲤鱼赤小豆汤(赤小豆150克,鲤鱼500克加加水适量,炖烂,可加少许蒜、陈皮、姜片、盐。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可治疗各类水肿。

鲤鱼赤小豆汤


《食疗本草》云“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赤小豆煎水温渍足膝以下可治疗脚气病。 此脚气非老百姓所说的足癣,而是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干性脚气不肿,湿性脚气足踝部浮肿,严重的全身浮肿,甚至影响心脏,导致心力衰竭,即脚气冲心。

2、利尿通淋、除湿退黄,治疗黄疸历史悠久。如《伤寒论》就有“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的记载。

3、其解毒排脓之功,可广泛应用于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证。《神农本草经》记载赤小豆可“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赤小豆末用鸡蛋清或蜂蜜、醋、水等调敷患处,外用纱布包扎,24小时后除去。未愈者再敷。可治疗痈肿未溃者及血肿及扭伤。如配伍苎麻根,以避免赤小豆黏着难遏的缺点。


4、通乳作用。如《产书》云:“乳汁不通煮赤小豆取汁饮之。”《本草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尤妙。”《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如赤小豆花生汤(赤小豆50g,带衣花生30g,冰糖20g,加水适量,隔水炖至豆烂熟,吃渣喝汤,每天1次,30天为1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可用于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赤小豆花生汤


用法用量
赤小豆的常用剂量为9-30g,外用适量。
现代研究
赤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及铁、磷、钙等,营养价值很高。其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和膳食纤维,可刺激肠道,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其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其煎剂对金黄葡萄球菌、褔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
平素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者不宜食用;正服用补药者,不宜食用,以免影响药物疗效;小儿消化功能较差,不能进食太多,以免消化不良。 
赤小豆 “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瘦。”故尿多、身体消瘦之人不宜久食。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