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药科普 | 山药是个宝,补脾益肺味道好

本公众号为北京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字“北京中医药学会”进行关注


清肺排毒汤是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首个新冠肺炎通治方剂,为抗击疫情作出突出贡献。从中医的角度看,新冠肺炎主要侵害患者的肺和脾,清肺排毒汤中有一味药,既能补脾又能益肺且大家耳熟能详,它就是山药,今天小编就带您进一步认识一下家喻户晓的山药。



山药的历史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山药原名“薯蓣”,相传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山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经》云:“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可见在我国山药的使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山药的功效

山药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现代研究表明山药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山药素类化合物、尿囊素、微量元素、淀粉等。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消化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

山药的鉴别

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旧时怀庆指现在焦作地区,故有“怀山药”之称。道地怀山药主产于焦作的温县、孟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县,以温县质量最佳。山药在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药材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药材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饮片山药为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易折断,切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药材及饮片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

山药的挑选

常见的食用山药有铁棍山药和菜山药,下面来了解一下二者的区别吧。铁棍山药外形细长而直,顶端较细,末端较粗且圆。长度一般为50~75cm,直径一般1~2厘米。表面可见特有的暗红色“锈斑”,毛孔稍凸起,根须细长而密。质地实韧不易折断,断面细腻紧实,蒸熟后水分少,绵粉而香甜,适合炖汤或做甜品。菜山药外皮粗糙,外形粗壮,凹凸不平,或圆或扁。长短不一,长者可达120cm,短者只有20~30cm。根毛稀疏。质地粗糙易折断,断面粗粒状,水分多。口感较脆不够绵香,较适合炒者吃。

 

山药的食疗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吃山药还有一定的纤体的作用,因为山药饱腹感较强、营养丰富、促进肠蠕动,可预防和缓解便秘。山药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煎炒烹炸、炖汤、熬粥、做糕点。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两种山药的食疗药膳。


【山药排骨汤】

材料:排骨500克、鲜山药一根、枸杞10克,姜、盐少许。

制法:鲜山药去皮、切段,排骨切块,生姜切片,枸杞备用。排骨凉水下锅,大火烧开出血沫捞出。煲内加水放入排骨、姜,大火烧开,调至小火慢炖1小时、加入山药、枸杞再煮2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山药薏米粥】

材料:鲜山药30克、薏苡仁30克、莲子(去心)10克,大枣10枚,小米50克。

制法:薏苡仁、莲子提前浸泡半小时,将以上食材共煮成粥。

山药的使用注意

 1.购买新鲜的山药,其横切面肉质应呈雪白色,如果山药的横切面是呈黄色似铁锈的切勿购买。另外也不要买发芽的山药,以免食用中毒。

2.山药粘液容易造成皮肤过敏,削完皮之后马上多洗几遍手。

3.山药切片后要马上浸泡在盐水中,避免氧化发黑,营养流失。

4.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使用,实热邪实者慎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8-29.

[2] 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5-116,377-378.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知中药饮片卷)[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02.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专业委员会
  撰稿:冯英楠 张鹏
  审稿:林晓兰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