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药科普 | 谁是“紫花地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每年早春,人们还没有感到春天的温暖,就有一些小花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生长。春天留给它开花结果的时间并不多,它会刻不容缓地在草地上、树林里、山坡旁,开出一簇簇紫色的、拇指般大小的花朵,虽然在凛冽的寒风中低低地垂着头,却倔强地迎接着春天的来临。它们就是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1]与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v.)[2],两者都是堇菜科的植物,样子极为相似,不过认真说起来,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




早开堇菜与紫花地丁的区别




1
两者花期不同

早开堇菜开花时节早于紫花地丁,一般在四月份到六月份之间,但花期较短;后者始花期较前者晚,但花期持续时间较长。

2
叶片不同

前者的叶片形状较宽长型,叶柄上部有狭翅;后者叶片较狭长,通常呈长圆形,基部截形,叶柄上部具翅,且果期翅较宽,这是最直观的判断方式。

3
萼片附属物的形状不同(主要判断依据)

前者萼片末端具不整齐牙齿或近全缘;后者萼片基部附属物较前者短而细,且末端多为圆滑或呈梯形,这两者大致就可以去判断是两种植物的哪一种,也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

4
功效不同

前者主要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炎,将其捣碎附在皮肤表面还可以祛疤、生肌等作用;

后者的作用主要是解毒(蛇毒)、抗菌消炎、跌打损伤,同时还具有抗癌作用。




多种多样的“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又称辽堇菜(中国植物图鉴)、野堇菜(东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通报)或光瓣堇菜(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紫花地丁之名最早见于《千金方》,地丁亦散见于各种方书,但所指物种很难确证。《本草衍义》中的“地丁”为蒲公英的别名,与《本草纲目》同时代的《滇南本草》则以远志科植物苦远志为紫花地丁,还有些典籍认为紫花地丁是豆科黄芩属植物,总之是众说纷纭各持一词。《本草纲目》首次单列“紫花地丁”条目,曰“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果,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经本人考证,《中国植物志》中,叫“紫花地丁”的有两种:一种就是堇菜科堇菜属的紫花地丁,还有一种是豆科植物米口袋,别名也叫“紫花地丁”。《本草纲目》中对紫花地丁的描述为:“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而堇菜属紫花地丁地上无茎,更有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那就是米口袋。 

少花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 (Georgi) Boriss.),俗名:米口袋、洱源米口袋、地丁多花米口袋、紫花地丁、米布袋、长柄米口袋、川滇米口袋、光滑米口袋、甘肃米口袋、细瘦米口袋、狭叶米口袋、小米口袋。[3]

少花米口袋,豆科,蝶形花亚科,米口袋属,多年生草本,高4-20厘米,全株被白色长绵毛,果期后毛渐稀少。主根圆锥形或圆柱形、粗壮,不分歧或稍分歧,上端具短缩的茎或根状茎。产东北、华北、华东、陕西中南部、甘肃东部等地区。一般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田边等。俄罗斯中、东西伯利亚和朝鲜北部亦有分布。[3]

从《中国植物志》米口袋介绍中,可以看出,它有分茎,开紫花,且主根圆椎状,像钉子一样扎入地下;而堇菜属的紫花地丁根系主根并不发达,有多条根须,米口袋叫“地丁”似乎更名符其实一些。在实际中药应用上,在我国东北、华北等地确实把米口袋全草做为紫花地丁入药。

有一句广告叫:“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那是不是也可说,不是所有的紫花草都叫紫花地丁呢?问题来了,下面又有一种植物,也开紫花,它是什么草?重点来了,它也叫紫花地丁。

地丁草(学名:Corydalis bungeana Turcz.)别称:紫堇(北京植物志、内蒙古植物志),彭氏紫堇(北京植物志),布氏地丁(东北药用植物图志)等,苦地丁、苦丁(通称),紫花地丁(多种本草)。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产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湖南、江苏,生于近海平面至1500米的多石坡地或河水泛滥地段。蒙古东南部、朝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腊兹多耳诺耶河谷也有分布或逸生。[4]




各地“紫花地丁”的用药习惯




唐代《千金方》即有紫花地丁治痈疮肿毒方,本草收载始于《本草纲目》。现代地丁品种复杂,有多科属多品种植物全草在各地做地丁使用。现代本草学者根据考察,更多认同堇菜科紫花地丁。《中国药典》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只收载该品,故堇菜科紫花地丁一度成为仅有的法定正品。但地丁药用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惯用法,如东北三省及河南郑州和禹州曾习用豆科米口袋;北京及河北等地曾习用罂粟科紫堇;两广地区习用龙胆科华南龙胆;山东有些地区曾习用豆科米口袋等品种,1960年以后,山东省主要使用罂粟科紫堇的全草,而堇菜科紫花地丁则不习用。[5]




紫花地丁的食疗推荐




1
车前草地丁瘦肉汤

功效:清热解毒、胆石症和胆囊炎调理

配料:猪肉(瘦)120克,车前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盐3克。

制法:将车前草、紫花地丁洗净,切碎;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沸一小时,调味即可。

2
蒜蓉紫花地丁

制法:紫花地丁去老根洗干净控下水,蒜瓣去皮切碎。锅中倒入油烧热,放入蒜末炒香后,加入紫花地丁翻炒。翻炒几下放入食盐。大火快速爆炒一分钟,加入鸡精调味即可。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物志》,第51卷(1991),059页.

[2] 《中国植物志》,第51卷(1991),063页.

[3] 《中国植物志》,第42(2)卷(1998),148页.

[4] 《中国植物志》,第32卷(1999),396页.

[5] 孙守祥,王瑜真.地丁药材品种及其地方习惯用药:山东中医杂志2008年12 月第27卷第12期.


  来: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

  撰稿:张娥

  审稿:金艳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北京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人之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