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药科普 | 亦食亦药的败酱草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我带大家认识一种既老又新、既能抗病毒又能当菜吃的植物----败酱草。



败酱家族成员的分类

败酱草和北败酱草一字之差,却是来源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家庭。

文献资料记载:败酱草的药用部位由根部变为全草,名称由败酱变为败酱草,其品种在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基础上,增加了菊科植物苣荬菜。

黄花败酱是古代本草中最早记载的败酱。卢寅熹考证,晋、唐、宋、清朝以来,本草所载败酱之“丛生,花黄,根紫色,似柴胡,作陈败豆酱气”的品种与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相吻合;在《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描述的“巅顶开白花成簇,如芹花、蛇床子花状。结小实成簇。其根白紫,颇似柴胡,微苦带甘”的败酱与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基本相符。

苣荬菜之名最早见于《植物名实图考》,又名苦荬菜、野苦荬等,与苦菜都有“败酱草”之别称,为菊科植物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的全草。

败酱草与苣荬菜的混杂由来已久。两者的幼叶极其相似,均可作食用。北方民间将苣荬菜称为“苦菜”,并作为蔬菜食用。《本草纲目》记载败酱俗称“苦菜”,是引起混杂的主要原因。










揭开“败酱”的面目

《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而北败酱草收录于2008版《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来源于菊科植物苣荬菜的干燥全草。三种植物的根、茎、花、叶长得不尽相同。

败酱草除清热解毒作用外,更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临床应用于肠痈得心应手。北败酱草长于清热解毒,临床治疗胁痛、疮痈效果理想。



败酱草如何治疗“新冠”肺炎?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药治疗方案中,第一版至第七版均出现了败酱草。用治成人之余邪未尽证的中药处方为:败酱草30g,丹参15g,炒薏米30g,党参15g,沙参15g,桃仁6g,瓜蒌20g,厚朴10g,芦根30g,生麦芽30g。方中败酱草辛苦凉,具有清解余毒、祛瘀之功效,可治疗恢复期余邪未尽,有活血祛湿、宣透余邪之效。

疏风解毒胶囊也含有败酱草。败酱草在疏风解毒胶囊中的作用是疏散热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败酱草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现代研究败酱草抗菌作用广泛,并具有抗病毒、镇静、镇痛和保肝利胆、抗肿瘤、止血的活性;北败酱草也有抗菌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常见感染性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抗菌范围和强度均不能与败酱草相比,也不具备败酱草所具有的其他药理活性。




败酱草怎么吃?

北败酱草和败酱草的食用价值也有明显区别:

北败酱草嫩苗时可做野菜食用。药用主要是北京地区习用。

败酱草则可以当蔬菜食用,每年春天采收的新鲜嫩叶都能食用,它可以凉拌、炒食、也能做汤、腌菜,不仅能为人体补充丰富的营养,对预防疮疖和各类皮肤病颇有帮助。




使用注意事项

北败酱苦寒之性明显,故而易郁遏气机,不易大量或久服,以免寒凉败胃,并有使炎性包块积聚难散之弊端。

败酱草寒性虽然较北败酱草稍弱,但是脾胃虚寒或者腹疼腹泻者也应少食或者不食。

  

参考文献

[1]秦金山,齐亚瑞,陈文乐,周秀梅. 败酱草多来源品种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06:737-739.

[2]刘洋成,刘伟,陈刚,项峥,陈长兰. 败酱草化学成分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2:138-140+170.

[3]沈浮,付中应,吴泳蓉,邝高艳,李玲,朱恺民,赵昱东,夏雨,陈苇,郭垠梅,赖庆来.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靶标及机制[J]. 中医药导报,2020,05:8-15+22.

[4]刘峥,刘金福,梁宁. 5种食药两用药材不同鉴别方法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08:125-130.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6]《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版

[7]《中国药典》1977版

END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

  撰稿:王冉 李敏

  审稿:金敏 刘春生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北京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人之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