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用药科普 | 儿童居家中药特色外治法应对疫情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烧药图——唐寅(明)

人来种杏不虚寻,彷佛庐山小径深。

常向静中参大道,不因忙里庆清呤。

愿随化雨之春泽,未许云间一片心。

老我近来多肺疾,如另紫雪把烦襟。

从东汉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到晋人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病温毒诸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有多首治瘟、辟瘟方剂,到“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用益气升阳法治疗烈性传染病,再到清代名医吴又可写的《瘟疫论》,先人已经掌握了几千年来各种各样的病邪在人体里的发病规律,懂得了“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智慧。那么保留下的简便、实用、价廉、绿色之中药特色外治法仍不失为有效方法,或熏、或灸、或悬、或戴、或洗、或喷,多方面应用于瘟疫的预防,尤其适用于儿童与老年人的预防。

中药悬挂、佩戴法

将中药做成香包、香囊,随身佩戴香囊效果最佳,也可悬挂于门户、床帐、车内、室内。室内悬挂是根据药物的芳香性达到防疫效果,每户家庭室内的平米数不同,悬挂香囊的个数也是有所差异,建议每20平米悬挂两个香囊,不同的房间悬挂不同个数的香囊。

中药香包、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谓:“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意芳香之气能鼓舞正气、祛除浊气,从而防治疾病。现代研究认为,香囊内的中药浓郁香味的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另外,还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食欲。由于儿童鼻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较低,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此特别适合佩挂香囊。


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方面疗效显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中药香囊防疫方案位列其中,以下推荐几款防疫香囊,佩戴可预防四时感冒、可辟瘟疫,仅供参考。

防疫香囊配方1

药物组成:艾叶15g、藿香9g、薄荷9g、佩兰9g、白芷6g、木香6g、苍术6g。

用    法:上述饮片粉碎,过40目筛,混匀,用棉花包裹,一份20g,装入布袋。制成香囊,随身佩戴。

防疫香囊配方2

药物组成:藿香15~30g、佩兰15~30g、冰片6~9g、白芷15~30g。

用    法:上述药物制粗散,装入布袋,随身佩戴。个人可根据基本方自制。

山奈苍术散-《中医外治法集要》

药物组成:山奈,苍术,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

用    法:除冰片外,将各药烘干,研为细末,加入冰片,调均匀,装袋内,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用法与有效期

1、共研细末,用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2、香袋内层要选用透气性强的材料,外层选用布袋;内层香袋不宜外露,外层包装要美观。其实古人的香囊是非常精美的,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一种审美情趣的体现。衣食住行的器物之美,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熏陶。

3、香袋上方应留出通气孔,以利于药物挥发。

4、对于6个月到2岁的孩子,可将香袋固定在身上某处;2至4岁孩子可悬挂于胸前。

5、流行病期间每天佩戴,连续佩戴8周。每周更换香袋一次。

6、也可一次性按配方做1-2斤,碾碎成粉末,做若干个小布袋,分装上药粉,挂在孩子身上,或放在枕边、衣柜里、书包里,驱邪防病。

注意事项

1、香袋内药物仅限外用,要避免发生误食等意外情况。

2、如用挂绳佩戴应避免牵拉,防止意外发生。

3、佩戴时观察孩子有无过敏表现,如有应停用。

4、香佩药物密封保存,避免受潮或阳光直射。

中药烧熏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赤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沴。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通过燃烧苍术,达到给空气消毒,预防瘟疫。

清·王孟英《随息居霍乱论》中也载有:“天时潮蒸,室中宜焚大黄、茵陈之类,亦可以解秽气,或以艾搓为绳点之亦佳”。在生活的房间里,人离开时用艾条(最好是蕲艾条)点燃,燃烧并烟熏大约半个小时(一般每10平方的房间用一根常规艾条燃烧结束即可),继续密闭1小时,再打开门窗通风,隔天一次。

苍术烟熏

艾条烟熏


艾灸防瘟法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艾叶的功效“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萧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主要是“寒湿”证为主,而艾叶(艾灸)恰恰是有很好的驱寒祛湿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在武汉已提出用艾灸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案。

选用艾条、艾柱或艾灸盒灸疗,选穴大椎、肺腧、关元、膻中、足三里,按顺序轮流温灸,每穴就15-20分钟,前3天每天灸一次,3天后可以隔天灸一次。

中药泡足、熏洗、沐浴法

中药药浴,古已有之。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清·刘奎《松峰说疫·避瘟方》记载:“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

艾叶

可选用净艾叶加水煮沸5分钟,放温后洗脚,每天一次。或用净艾叶加水煮沸5分钟,放温后洗澡,若没有艾叶,可以用市售的艾叶泡足片、艾叶饼泡水洗浴,或者市售的艾叶浴剂或艾叶香精(艾叶挥发油)在洗脚、洗澡时加入泡浴也可以。

洗手法

每天回家时、大小便后及饭前用艾叶水煎液洗手,每次洗泡不少于3分钟,没有艾叶的也可以用市售艾叶洗手液或艾叶除菌香皂洗手。

艾叶除菌香皂

涂抹法

明·万表《万世济世良方》曰:“凡入疫疠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则不相传染”。

我国传统防疫方法中,防避瘟疫,经验永远是人类面对复杂世界的法宝!几千年来,中国经历300多次大的瘟疫,虽然没有现在的应急反应机制,但中医药一直在治病救人,护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健康!大疫如大考,考出了“三药三方”!考出了中医药的分量!考出了中医人——华夏子孙的智慧!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专业委员会

  撰稿:王彦青

  审稿:林晓兰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北京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人之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