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单侧下肢肿,首先要考虑下肢血管的问题,也就是要想到下肢静脉回流出现了异常。
这是因为下肢静脉的血流方向是由下向心脏流动的,如果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或者深静脉瓣膜出现问题,血液流回心脏的通路被阻断或者出现返流,静脉血液淤积在肢体远端,就会出现下肢肿胀等症状。
如果突然发生了深静脉血栓,除了下肢肿胀,还会表现为:
1.疼痛,皮色红、皮温高,需及时到医院,不可延误;
2.小腿浅静脉怒张、迂曲筋团。
如果只是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障碍,下肢肿胀为主症。
中医中药在治疗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导致的肢体肿胀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建议慢性下肢肿胀的患者到周围血管科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如果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导致的下肢肿胀,居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久坐久站。坐位和站立时,由于重力的原因,静脉血液会出现向下的返流,会加重静脉瓣膜的损伤程度,同时,由于缺少肌肉运动对血管的挤压,也会使静脉血液回流的速度减慢,这些都会使下肢肿胀加重。
进行适当的运动。人体在运动时,腿部肌肉的收缩会挤压静脉血管,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医学上称之为“肌肉泵”。但注意不要做剧烈的或者长时间的运动,那样会造成静脉血液返流加重,下肢就会出现沉胀感。
坐位时要抬高患肢。下肢抬高后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向心脏的回流,缓解下肢肿胀程度。
不要用热水泡脚。使用超过40℃的热水泡脚会使血管扩张,病变的静脉瓣膜之间的间距会随之增大,从而导致返流的静脉血液增多,使下肢肿胀的程度加重。
薏米和赤小豆熬水服用。薏米又称薏苡仁,其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赤小豆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两者合用,可以有效地减轻下肢水肿。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编辑:王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