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蛰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在每年的3月5-6日。蛰为蛰藏之意,此时气温回升,春雷始鸣,初雷惊醒了蛰伏于地下的昆虫,万物开始复苏,故为惊蛰。惊蛰时春风送暖,人们均纷纷脱掉厚衣,但此时春风中带有一丝寒气,故节气养生应养肝疏肝,祛风散寒。
言
也
惊蛰节气饮食应遵从春日宜“省酸增甘”的原则,甘入脾,肝火偏亢最易克伐脾土,故可多食南瓜、扁豆、糯米、黑米、核桃等甘味之品;春风拂来,又要注意需祛风散寒,故可多食一些辛散之品以祛风散寒,如洋葱、香菜、小葱、大蒜等以祛风散寒。
推荐药膳:①葱豉汤:葱白4节,淡豆豉6-12g,生姜3片,将此三味加水煮10分钟代茶饮即可,葱白具有散寒通阳、发汗解表之效,淡豆豉可解表除烦,生姜可发汗解表,适用于此时节受凉可及时饮之。②《太平圣惠方》枸杞叶羹:枸杞叶30g,青蒿叶10g,葱白2节,淡豆豉30g,将淡豆豉加水后煮10分钟,去淡豆豉后用此水将枸杞叶、青蒿叶、葱白加入后煮作羹,调和食之。枸杞叶可生津润燥,补益肝肾;青蒿乃清虚热之品,且清热不伤阴;淡豆豉具有解表之效,原文记载有“治骨蒸劳,肩背烦疼,头痛,不能下食。”惊蛰时节食之可清补肝肾,辅以解表。
惊蛰握固炼气式:小指领动侧起,掌心向外,速度慢,屈指握固,收于腰间,吸气两肩胛骨向后夹,含肩缩项,呼气,放松,略停调整一下呼吸,再前伸,拳面向前,两肩胛骨向后对拔拉伸,保持一会,放松还原,重复3-5次。小手指打开侧起,再还原下落。此式可练气养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惊蛰时节,可沿脾经、肝经、膀胱经做推拿和轻拍以疏解郁结,促进阳气的生发。脾胃不和、老人和小孩可点按足三里穴,补益脾气,疏肝健脾,使肝脾调和;除此之外还可多晒背,背部是膀胱经、督脉主要循行之处,多晒背可疏导、升发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天气温暖,但春风中还带有一丝寒意,人们穿着开始减少,风为阳邪,易伤人体阳位,头为诸阳之会,故要保护我们的头部,防治受到风邪的侵袭。由于气温的回升,人体外周血管扩张,供应头部的血液减少,故此时易发生“春困”,应适当增加睡眠以顺应节气。
惊蜇时人体肝阳渐生,易出现肝阳偏亢而心烦易怒、头目晕眩等症。对于年轻人本就阳气偏亢,故此时需戒骄戒躁,适当通过自己喜好的方式发泄和转移注意力,切忌妄动肝火。
[1]王志华,李彦知,杨建宇.杨建宇-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赏析-惊蛰养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05):101-102.
[2]谢梦洲,朱天民.中医药膳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3]赵欣.惊蛰时节万物苏[J]中医健康养生,2019:30-31.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
编辑:王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