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每周一方】温胆汤



温胆汤

多年前,曾治一退休教师,温文儒雅,礼貌周全,问他病史,必字句斟酌,三思而后答。主诉睡眠不实,心常惴惴,口苦纳呆,查其舌红苔黄而腻。与柴胡剂一月,不效,遂不来。一日忽至,云:“吾痊矣。”叩其方,曰:“某,名医也。授余一方,服而甚效,今特赠汝,以为病家福。”拜受之,乃温胆汤也。

温胆汤处方是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茯苓、大枣和生姜八味药组成。《三因方》载温胆汤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摄,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肿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肝胆相表里,胆附于肝,凡称“表里”的脏腑,一定是生理上相互协同,病理上相互影响,关系特别密切。“肝主谋略,胆主决断。”是说肝与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分工合作,联系紧密。在情志病理上,涉及肝胆,都有口苦,不寐,纳呆,呕吐,胸胁痛,善太息的症状。但肝气郁结而易怒,胆虚痰扰则多怯。《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上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 。总像有事没办完,心里不安生,在情志病里为“胆病”的特征。

为什么方名“温胆”而用药偏凉,历来聚讼纷纷。罗天益曰:“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病后,或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膈之余热未尽,必尽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槁蒸而不宁也,热呕吐苦者,清静之府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木家夹热而上升也,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而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是此方正解。

温胆汤历来加减甚多,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加胆星、菖蒲、人参名涤痰汤;加青蒿、黄芩、碧玉散为蒿芩清胆汤;加人参、熟地、远志、五味子名十味温胆汤,各有主治。沈绍功老师以温胆汤加味治疗高血脂和冠心病;陈绍宏老师用治胆囊炎,皆验。

《古今医鉴》载“高枕无忧散”,是温胆汤加人参、生石膏、麦冬、龙眼肉、酸枣仁而成。号称“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服此一剂如神”。世有此方,但少此人耳。胆是体内非常独特的器官,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胆气通于心,胆经循于目。“元末四明吕复,别号沧州翁,深于医道。临川道士萧云泉,眼中视物皆倒植,请复治,问其因。曰:‘某尝大醉,尽吐所饮酒,熟睡至天明,遂得此病’。复诊其脉,左关浮促,即告之曰:‘伤酒大吐,上焦反复,致倒其胆腑,故视物皆倒植,不内外因,法当复吐以正其胆’。遂用藜芦、瓜蒂为粗末水煎,使平旦顿服,以吐为度,吐毕视物如常”(《九灵山房集》)。

——北京中医医院 姚卫海



北京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人之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