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家族”的真假亲戚们
白豆蔻是“豆蔻家族“名副其实的成员,常被简称为”豆蔻“或“白蔻”,来源为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因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白豆蔻由柬埔寨、泰国等国进口,爪哇白豆蔻多由印尼进口。
草果是火锅和烤肉时的常用底料,它也是“豆蔻家族“的成员,来源为姜科豆蔻属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
还有名字谐音有点吓人的砂仁,它来源于姜科豆蔻属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
人们最熟悉的“豆蔻”出自杜牧的诗作:“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诗中的豆蔻指的是草豆蔻,有意思的是,它是最有名的“豆蔻”,但却并不来源于豆蔻属,而是山姜属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但山姜属和豆蔻属同属姜族ZINGIBEREAE O. G. PETERS.,算是“表亲”关系,还可算为家族一员。
可能有人要问:“肉豆蔻呢,它也一定也是‘豆蔻家族‘的成员咯!”错了,肉豆蔻虽名字中有“豆蔻”二字,但却来源于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肉豆蔻属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这个“假冒亲戚”在药材来源、性状特征、主治功效等方面与“豆蔻家族”有所不同,使用时一定注意区分。
仔细看看,区别在这里
为了便于大家对比学习,我们特将“豆蔻家族”成员及肉豆蔻的性状鉴别特征归纳入下表:
简单来说,“豆蔻家族”一般是果实入药,剖开果皮后种子团分为3瓣,每瓣种子多粒;“近亲”草豆蔻为去除果皮的种子团入药,种子团形态类似;而“假亲戚”肉豆蔻是一个完整的种仁入药,且断面会有漂亮的槟榔样纹理。真假亲戚们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有辛香味,因此我们在餐桌上总能一起见到。
与“肉”共舞的饕餮盛宴
火锅浓浓香味极具治愈性,究其来源,除了牛羊肉等主角,还少不了各种调料的助兴,“豆蔻家族”和它的“假亲戚”都是重要成员。“豆蔻家族”多含有柠檬醛、桉叶油素、α-蒎烯等多种挥发油,肉豆蔻也含有α-蒎烯、β-莰烯、肉豆蔻醚等,可使火锅汤料变得格外辛香。需要注意的是,“豆蔻家族”的成员和肉豆蔻均属温性,配上各种温性的肉类食材吃,很容易上火,阴虚血燥的人们一定要有节制。
主治功效,同中有异
草豆蔻、白豆蔻、草果、砂仁均属于“芳香化湿”药,他们的基本功效均为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化湿可以治疗湿阻中焦;行气可以治疗气滞胀满或疼痛;温中可以治疗中焦有寒的胃寒证;止呕可以治疗恶心呕吐。
草豆蔻和草果归脾、胃经,温燥性更强,因此又称为“燥湿行气”,更适用于湿寒证如寒湿中阻或寒湿困脾。白豆蔻温性最小,且其归经多了肺经,因此其更适用于湿温初起,困于中上焦导致的胸脘满闷。而砂仁归脾、胃、肾经,有一定温肾气的作用,可用于胃寒气滞造成的胎动不安。
肉豆蔻则属于“收涩止泻”药,可以用来治疗虚寒导致的久泻久痢。另外它也同样具有温中行气的功效,这可能就是它名字中也带有“豆蔻”两字的原因了。但肉豆蔻化湿能力欠佳,远不及“豆蔻家族”,因此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并未用到它。
防治新冠,小配角,大功效
中医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已明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寒湿(瘟)疫”,感染患者发病多表现出明显的寒湿之象。尽管由寒湿所引发的疫情变化很快,但核心依是寒湿疫毒闭肺困脾。因此,治法总以散寒除湿、避秽化浊、解毒通络为主,兼顾辨证,随症治之。
上图为防治新冠肺炎的两张药方。其中草果、白豆蔻虽用量不高,但发挥了“芳香化湿、驱邪避秽”的神奇功效,可使内侵入里的瘟疫热毒迅速透散。
经典名方《达原饮》中也用到草果。书中称草果“辛烈气雄,能除伏邪盘踞。”如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胸闷气短、脘痞纳差等症状的新冠肺炎初期患者也可用此方适当加减。
虽为“小配角”,实有“大功效”。“豆蔻家族”的成员们就是这样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展示了不负“豆蔻年华”的中医药飒爽英姿。
[1] 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79-284
[2] 高学敏. 中药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40-243
[3] 张廷模.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38-239
[4] 金世元.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22,216,249,215,246
[5] 仝小林,李修洋,赵林华,等. 从“寒湿疫”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策略[J]. 中医杂志,2020-2-19
• end •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
编辑:王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