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用药科普 | 诗词中的中药之桑蚕篇

《采桑女》

                 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采桑女凌晨采桑急得泪如雨下,门外官家的里胥(里中小吏)叫嚣着二月就要收新丝,唐末百姓生活的艰难跃然纸上。我坐在书桌前,感受着窗外三月明媚的阳光、抬头望望如洗的碧空,看看窗外的抹抹新绿,一切都在昭示春的气息,相信新冠肺炎带给我们的影响很快将会过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医药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国医大师熊继柏先生制定的湖南省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在初热期主张用桑菊饮、桑贝止嗽散等轻清宣透的方子治疗,可以看到,这两个方子都提到了桑叶。今天就从这首唐诗《采桑女》谈起,和大家谈谈和桑相关的中药。



桑叶




桑树的叶子,是一味物美价廉的好药。桑叶性味甘寒,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作用。即可以清疏肺经和在表的风热,蜜制后还可以润肺燥,另外对于肝经造成的目赤、涩痛、多泪,也有很好的效果。用嫩桑叶制成茶,代茶饮以清肝火,润肺燥。另外,桑叶还有很好的止汗效果,《本草备要》中介绍过一个病例,严州有个和尚,每天睡觉的时候,遍身汗出,早晨醒来的时候,衣服被子都湿透了,二十多年间天天如此,这个出家人痛苦的不得了。看到这个僧人如此痛苦,有个懂医术的寺监就带领大家采摘带露的桑叶,用小火焙干打成桑叶粉,清晨空腹用米汤送服二钱,服用了数天后,这个纠缠僧人二十余年的盗汗就神奇的好了。



桑枝




桑枝是桑树的嫩枝,看似平淡无奇之物,却是一味祛风通络的灵药。桑枝既可以祛风通络、通利关节,还可以利水,治疗水肿,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采药人常在春末夏初,摘掉桑枝上的桑叶,趁鲜切片。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单用桑枝熬膏,治疗筋骨酸痛,四肢麻木。



桑白皮




桑树的根皮俗称桑白皮,古人也有写桑根白皮的。桑白皮善于泻肺火消痰平喘,利尿以除水肿实证。另外,桑白皮单方一味,治疗鼻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鼻血有着神奇的疗效。曾经有一个顽固性鼻衄的患者,遍请诸医诊治不效,无奈之下只能就诊与孔伯华先生,孔老重用桑白皮一味治愈。孔伯华先生的学生陆石如记住了孔老的这个治疗经验,临床治疗顽固性鼻衄往往单用或加入桑白皮一味,多能取效。后来,有个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北京同仁医院实习,也是治疗一个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试了各种办法也没有解决,只能请教陆石如老师,陆老师同样用了桑白皮,两剂止血。这个学生将这则病例牢牢记住,并将桑白皮治疗鼻衄的神奇效果记载在自己的书里。这个当年的实习学生就是已故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



桑椹




桑树的成熟果穗,既是一个水果,也是另一个很有名的中药——桑椹。明代医家缪希雍在《神农本草经疏》中介绍,桑椹者,桑之精华所结也。其味甘,其气寒,其色初丹后紫,味厚于气,甘寒益血而除热,其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无疑矣。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中介绍桑椹,甘凉,色黑入肾而补水,利五脏关节,安魂镇神,聪耳明目,生津止渴。总之一句话,桑椹您适当多吃点就对了。不过还是要交代一下,桑椹虽说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但毕竟是寒性的,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太多。


-END-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专业委员会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