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6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将中药复方“清肺排毒汤”向全国推广使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医“临床治疗期”收入清肺排毒汤,并分别对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复期从临床表现、推荐处方及剂量、服用方法三个方面予以说明。清肺排毒汤中包含了四个《伤寒论》经典方,分别是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和小柴胡汤。在小柴胡汤中有一味常用的清热燥湿药——黄芩。今日我们便来解读黄芩的品貌、性味与功效。
黄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酒炙或炒炭用等。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近无毛,或被微柔毛。茎方形,自基部分支多而细。单叶对生,近无柄,叶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一侧,具叶状苞片;花萼二唇形,上唇背部有盾状附属物,结果时闭合;花冠二唇形,蓝紫色或紫红色,上唇盔状,下唇3裂。雄蕊4,二强,稍外露。
生于山野向阳的干燥山坡,耐旱,分布于长江以北大部分省区及西南地区。北京地区所辖山区常见分布或栽培。
枯芩子芩看空心
黄芩的入药部位根,呈圆锥形,扭曲不直,因生长年限不同,大小粗细不等,长10~30厘米,直径1~4厘米。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顶端有茎痕或残留的茎基,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网纹。老根中央有棕褐色朽片状枯心,或已成空洞,称“枯芩”。或因中空而劈破者,称“黄芩瓣”。新根色鲜,内部充实,无空心者,称“条芩”或“子芩”。遇潮湿及冷水即变为绿色。气微,味苦。品质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加工炮制有讲究
黄芩片 取黄芩投入沸水中煮约十分钟或蒸约三十分钟,使其稍软,取出闷透,趁热切薄片,及时干燥。
酒黄芩 取黄芩片与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深棕黄色,取出晾凉。每100公斤黄芩,用黄酒10公斤。
黄芩炭 取黄芩片置于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黑褐色,内部深黄色,取出,摊开晾凉。
道地承德质量优
主产于河北、内蒙古、山西、东北、河南、山东、北京、甘肃等地。历史上以河北承德所产者质量最优,因其根条坚实,皮光色黄,承德古时又称热河,故称“热河枝芩”,为道地药材。北京的北部和东部山区与承德地区土地接壤,山脉相连,土壤、气候基本相同,所以怀柔、延庆、密云、平谷、昌平、门头沟等地所产黄芩也非常有名,质量优良。
抗菌解热黄芩苷
根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为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具有抗菌、解热、镇痉、降压、利尿作用;汉黄芩苷水解成汉黄芩素,具抗菌、利尿、解痉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此外尚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
清肺排毒祛疫邪
黄芩性苦,寒。归心、肺、胆、大肠、小肠经。善泻肺经之热,对邪热犯肺,身热咳嗽,痰黄粘稠之症效果尤佳。但黄芩苦寒之品,能伤脾胃,故凡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忌服。
清热多用生黄芩。酒炒,则引药上行而清上焦之热。炒炭则多用于止血。历代医家认为枯芩体轻性浮,善清肺火。子芩坚重性沉,功偏泻大肠之火。
在小柴胡汤中,柴胡清解少阳之邪,疏畅气机之壅滞为君药。黄芩味苦性寒,泄少阳之郁热为臣药。两药相配达到和解清热的目的,这是枢转少阳邪热的主要药物,用其除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中烦热等症。
治疗新冠肺炎的清肺排毒汤,融合张仲景相关经方创新孕育而成。此方将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巧妙相合,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又有健脾化饮之用。新冠肺炎患者胸憋气短,肺闭不宣,合用射干麻黄汤。又合用小柴胡汤扶正祛邪,和解少阳,又可通利三焦,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顾护消化功能。清肺排毒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健委制定治疗新冠肺炎的协定方。相信清肺排毒汤的使用,必能在新冠肺炎的临床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