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为一种中药材,从本质上看,它仅仅是一种植物,但在茶叶的应用历史中,我们不仅将其作为一种生活元素,更重要的是发挥其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并称“茶为饮有益思、少堕、轻身、明目”的功效。西晋道士王浮在《神异记》中载有“虞洪遇丹丘子获大茗”及“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的故事,五代齐梁时期陶弘景所作《杂录》中云:“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启服之”与之相佐证。至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言“茶为百病之药”。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研究出茶叶中含有的4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又以茶多酚、生物碱、茶多糖、茶色素、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为主要成分。现代研究表明,长期饮茶能减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有助于减小患糖尿病的风险;有助于防治早老性痴呆;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能提高免疫力;能提高杀菌力;有减肥瘦身效果。
茶的药用模式有三种:以茶代药、茶药同用、以药代茶。
以茶代药就是把不同种类的“茶叶”作为“药物”应用于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
茶药同用和以药代茶即中药“代茶饮”,它是指将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仅选用数味中草药煎汤或以沸水冲泡数分钟后,像喝茶一样饮用。中药代茶饮为我国的传统剂型,是在中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原则指导下,依据辨证或病证结合原则对病情的判断,从而选方用药,为防治疾病、病后调理或养生保健提供了选择。它具有针对性强;饮用方便;药效充分发挥,提高疗效;药性温和,作用持久;有病治病,无病调理的作用特点[1]。
中科院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文献梳理发现,我国共有传统代茶饮植物759种,其中以豆科、菊科、唇形科植物居多;代茶饮以草本植物为主,且利用叶片的居多;代茶饮的保健及药用功效有30余类,多为清热、解毒、止咳。常见的有:苦丁茶、菊花茶、金银花茶、蒲公英茶等,它们的保健药用功效被研究关注较多,且有确凿的现代药理学证据支持[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茶这一健康生活元素日益承担着尤为重要的价值,尤其是茶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思维和绿色生态,都为当前茶元素价值底蕴的深化提供了支撑。它诠释的不仅是一种养生思维,更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心态。
参考文献:
[1] 刘龙涛.清宫医药档案中的代茶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11):1290-1291.
[2] 研究表明我国共有传统代茶饮植物759种[J].食品工业,2018,39(08):140.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王敏元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郝丽
编辑:崔茜 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