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葫芦科植物,素有良药佳果之称,被人们誉为“神仙果”。 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鲜果中含400毫克~500毫克)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等,用途广泛,畅销国内外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岭南采药录》记载:“果实味甘,理痰火咳嗽,和精肉汤服之。”性凉,味甘。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利咽,滑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罗汉果为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两用中药材,其所含罗汉果甜甙比蔗糖甜300倍,不产生热量,是饮料、糖果行业的优质原料,是蔗糖的最佳替代品。常饮罗汉果茶,可防多种疾病,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罗汉果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以用来辅助治疗糖尿病;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衰老、抗癌及益肤美容作用;有降血脂及减肥作用,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还可作为调味品用于炖品、清汤及制糕点、糖果、饼干。
【鉴药】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 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 Jeffrey ex A. M. Lu et Z. Y. Zhang的干燥果实。本品呈卵形、椭圆形或球形,长4.5~8.5cm,直径3.5~6cm。表面褐色、黄褐色或绿褐色,有深色斑块及黄色柔毛,有的有6~11 条纵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痕。体轻,质脆,果皮薄,易破。果瓤(中、内果皮)海绵状,浅棕色。种子扁圆形,多数,长约1.5cm,宽约1.2cm;浅红色至棕红色,两面中间微凹陷,四周有放射状沟纹,边缘有槽。气微,味甜。以个大、完整,摇之不响,色黄褐者为佳。一般立秋以后10天左右,果实开始成熟,由嫩绿转青色即可采收。平摊,放置8~10天,早晚翻动,使其后熟,即果皮由青转黄时,按果实大小分别用炭火烘干,烘时注意火力要均匀,并经常翻动,5~6天左右取出,以手指弹之,发出响声即可。
罗汉果商品除分长果、圆果外、通常按中部最大围径划分等级,有的划分为特大果(围径18cm以上);大果(围径17.4~18cm);中果(16.5~17.4cm);小果(14.1cm~15.5cm)。均要求无破裂,无响果。此外又有等外果(14.1cm以下)、响果、破果等。
罗汉果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广东等省,分布在海拔300~1400米亚热带山坡林下、河边湿润地段或灌木丛林中,在长期的个体发育中,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中国广西龙胜县、永福县、融安县、临桂县是罗汉果的四大产地,产量占全球90%,其中龙胜县、永福县是原产地。
【药茶】
1.罗汉果茶
组方:罗汉果20g,茶叶5g。
做法:将罗汉果切碎与茶叶一起放入杯中,开水冲泡加盖,5分钟后饮用。快饮完,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去渣。
功效:清肺利咽、润肠通便,适用于咽喉炎、失音喉痒、百日咳、肠燥便秘等症。
2.罗汉无花果茶
组方:罗汉果、无茶果各20g。
做法:切片沸水中煮15分钟后当茶饮用。
功效:有清肺止咳、润肠道便之功效。可保护嗓子,教师、演员经常饮服则更佳,对治疗风热袭肺的声音嘶哑有较好的疗效。
3.罗汉果薄荷茶
组方:罗汉果30g,薄荷10g、青果5g、甘草3g。
做法:将罗汉果切薄片,薄荷切小段,青果打碎与甘草一同入锅内煎取汁饮用。
功效:有生津润燥、利咽润喉之功效,对治疗咽喉炎、失音、暑热烦渴、痰火咳嗽、小便短赤等症有较好疗效。
【药膳】
1.罗汉果猪肉汤
原料:罗汉果1/6个,猪肉400g,腐竹100g,柿饼3个,食盐适量。
做法:柿饼洗净,去蒂,每个切4块。罗汉果洗净。腐竹浸软,切短段。猪肉放沸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锅置火上,加适量水,煮沸,放入猪肉、腐竹、罗汉果、柿饼块煮沸,用小火煮l个半小时,放入食盐调味,再煮1个半小时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2次,每次150ml~200ml。
功效:滋肺润燥,祛皱展纹。适用于肺阴亏虚而致皮肤干燥、面皱早衰、毛发枯焦、手足心热等。
2.罗汉果冰糖粥
原料:罗汉果两个,大米适量,枸杞5g,冰糖适量,青菜末少许。
做法:首先将大米淘净,随后放入清水中进行泡发。随后将罗汉果洗净,将之压碎备用。等大米泡发好之后,加入适量的清水,等煮到七成熟就可以了。随后放入罗汉果、枸杞,一直煮。等粥变得浓稠了,将冰糖放入,不停的搅拌均匀。最后撒上一些青菜末就可以食用美味的罗汉果冰糖粥了。
功效:清肺润肠、化痰止咳,可以治疗咳嗽痰多。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21-222.
[2]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二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86.
[3] 罗庆芳.中国药茶大全[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02.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
撰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王丽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春生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