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觉得可笑,既然能吃进去难道还咽不下吗?但是对于部分脑卒中的患者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那么我们首先看看正常“吃”,“吃”是将食物放在口腔中,在舌的搅拌和牙齿的研磨下形成“食团”的过程;而“咽”狭义是指吞咽过程。吞咽是人体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正常的吞咽过程是需要口腔、咽喉和食管三者功能正常并且协同合作完成,而这一过程的协调一致受脑干吞咽中枢控制。食物在口腔咀嚼后通过咽部用时仅不到1秒,平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大约每2分钟咽一次口水,每天共咽口水约600余次,进食十分钟共吞咽50多次,成人全天要吞咽1500多次,每次吞咽需要10多块肌肉的参与。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表现,研究数据显示30%~60% 的卒中患者会发生吞咽障碍。临床可见发音困难、构音障碍、咳嗽异常、呛咳、吞咽后声音改变等症状。其中部分患者可以咀嚼,但不能咽下,常常手边会拿着塑料袋等容器,方便将口中存留的唾液吐出,这是由于吞咽过程中的“环咽肌”出了问题,重要的问题说三遍:这是“环咽肌失弛缓”所致,这就是“能吃不会咽”。正是因为不能“咽”,导致误吸,因为误吸导致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心理与社会交往障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所以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还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康复,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
撰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宋书香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郝丽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