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意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以及雨水逐渐丰盈,降水频繁。此时已进入运气学中的“三之气”,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厥阴风木,属风属火,那么养生方面我们要如何改变以适应节气的变化呢?
初夏时节,夏季日出早、日落晚,阳气旺盛。人顺应天地自然,起居方面应该适当晚睡早起,以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建议在晚上11点左右入睡,在阴气最盛时使浮盛之阳得以下潜深眠;在早上6点起床,以应和蒸腾易升之阳。此外,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感冒。
“汗为心之液”,中医认为夏季对应的脏器是心,血汗同源,故运动应当适度,不可“挥汗如雨”。此时可多参与如下棋、书法、钓鱼等怡养性情的户外活动,同时锻炼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又损阳。
《黄帝内经》建议夏季在情绪上要“使志无怒,使气得泄”。小满时风火相煸,人们容易感到心烦、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切忌动辄发怒,以防因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我们要注意阳气的固护,培补阳气,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进入小满后,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极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尤其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
另外,小满后雨水较多,天气闷热潮湿,湿热之气盛,是皮肤病高发期,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水芹、荸荠、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鸭肉等,少食鱼、虾、蟹等易致敏食物,以及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茴香、桂皮、牛、羊、鹅肉等。
三鲜饮:
新鲜竹叶、荷叶、薄荷各10克,加水煎煮10分钟后取汁,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即可。方中薄荷叶提神醒脑、清心明目;新鲜竹叶是一味清热生津,除烦止渴;荷叶升清气,化湿和胃,主暑热烦渴。三者合用,可起到提神醒脑、祛湿除烦的功效。
山楂荷叶薏仁茶:
山楂5g、荷叶5g、薏苡仁3g,沸水冲泡,代茶频服。有清暑化湿、降脂消胖、消食健胃之功,尤其适合暑热烦渴,消化不良,高血压、高血脂及肥胖等人群饮用。
内关穴是心包的络穴,一穴通两经,具有调节情绪、调节睡眠和调节心脏的作用,小满后人容易急躁,难以做到心平气和。当心情不好时,脾气大时,睡不好觉时,都可以揉按本穴;同时,内关穴对胃肠疾病也有一定调节作用。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小满之后,气温升高,耗气伤津,揉按足三里可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的作用,对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陈元昊
编辑: 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