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元·仇远
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
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
2022年4月20日,时值谷雨节,为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柳絮飞落,杜鹃鸣啼,春天将逝,夏日将至,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而对我们来说,也是春天养生的一个小尾巴,是值得好好利用的黄金时机。
“人与天地相参, 与日月相应”,春末夏初阴气渐消,阳气渐长,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以顺应自然界“升发”的规律。
此外,谷雨节气过后,气温会逐渐升高,因此“春捂”要适度,随气温增高适量减少衣物,但是也要注意保暖,早晚多有忽冷忽热时,早晚最好加件衣,并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及环境清洁,杜绝病菌滋生。
最后,谷雨之后,谷生花争妍,虽有满园春色,但空气中漫飞的花粉、灰尘和细菌也随之而来,过敏体质者出门注意做好自我防护,尽量避免接触粉尘、花粉等。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易出现肩颈痛、关节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因此需防“湿邪”侵袭伤身,在日常饮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祛湿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白扁豆、赤小豆等。
《黄帝内经》有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寄治十八日”这是说四季季末的十八日均由脾所主,且“湿困脾土”,湿邪很容易损伤脾之阳气,使得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此时可根据个人体质,适当多吃健脾祛湿食物,如香椿、黑豆、薏米、山药、陈皮等,为即将到来的夏天打基础。
另外,此时对寒凉之品不宜多食,如雪糕、竹笋、苦瓜等,以免伤阳气,促进痹症发生;辛燥之品亦不可多食,因为夏天即将到来,人体的肝气容易上升,多食辛燥易导致上火。
最后,在谷雨时节,茶树经过一冬的休养,谷雨时采摘的新茶味道更加醇厚悠长,更有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民间自古便有“品谷雨茶”的传统。
药膳推荐:赤豆薏米粥
材料:赤小豆、薏苡仁、大米等。
方法:原材料洗净后,放入锅中,清水浸泡2小时以上;泡好后,大火煮开,转小火2小时左右;可根据自己喜好加入冰糖等。
功效:健脾祛湿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日总给人们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此时野外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量力而行,选择适当且动作轻柔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慢跑、放风筝等,与好友结伴外出春游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祛湿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但不要过度出汗,以免阳气外泄,且适当运动后不可乘身热汗去洗浴,以免着凉。
中医认为,春季肝气主令,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如果肝气抑郁,会导致春季情绪低落,这样不仅会导致气血瘀滞不畅,引起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也会受到干扰而导致疾患发作。此外,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不宜过度疲劳和紧张,切忌遇事忧愁和焦虑,甚至大动肝火。此时养生需注意调节情绪,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娱乐、健身方式以陶冶性情,平时也可多远眺以舒展肝气,遇事多向家人朋友倾诉以宣泄。
春夏之交,阳气升发,针对肝火旺盛者可通过穴位按摩行间、太冲来泻火。
春季抑郁的主要原因是肝疏泄不及致使心情不好, 因此可以常按揉肝经的章门穴、期门穴以及十指末端的井穴----十宣穴, 缓解抑郁情绪。
针对谷雨时节湿温兼夹,易伤脾脏的特点,可以通过按摩足三里、脾俞、中脘、天枢、阴陵泉等穴位健脾祛湿,也可通过艾灸以上的穴位温阳、利湿、通脉,并抵御湿气内侵人体,未病先防。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徐洪胜、毛鹏鸣
编辑: 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