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春夏养阳”?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伙伴会问:夏天那么热,为什么还养阳呢?中医理论认为:一年四季交替,人体的阴阳之气和气血变化也是随季节变化而消长,养生也必须符合自然界的这种转变,才能保持健康,违背自然的规律则损人体阳气。春夏之季,自然界的阳气升发,人体也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升发,所以在这时损伤阳气则可能会伤及人体生命之本。
那么我们常做的哪些生活习惯是有损人体阳气?我们又应该如何注意在春夏保养我们阳气呢?
1. 夏季注意保暖
夏天来了,随之而来的一定有炎热的气温,所以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季节,空调就成为人们的必备。但是空调的正确使用方式是把温度设置为26-28度,并且不要直吹;另外,还有个注意事项,就是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室外,不要立刻打开空调,并把温度设置过低。因为人在高温的情况下毛孔张开,直接进入空调寒冷的环境,风寒之邪直接趁虚而入,从张开的毛孔直接进入体内,身体为适应温度变化,使毛孔迅速收缩,本该排出体外的汗液无法排出,而闭在体内,长此以往,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2. 夏季冒雨涉水
夏季雨水天气增多,建议大家遇到雨天注意防护躲避,或者不要冒雨涉水并停留时间过长。如果不注意,很容易使寒湿之气进入身体,损伤阳气。如果实在万不得已冒雨涉水,可回家后尽快换上干爽衣物,冲一杯姜水祛除寒湿。
3. 尽量少食寒凉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喜欢食用冰激凌、冰镇西瓜、冰啤酒、冰可乐……喝下去凉凉爽爽的,可这就为隐患埋下了伏笔。有些人会在此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有些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危重病症。这是因为寒邪直中脏腑,引发血管遇寒收缩而造成。因此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患者更不能忽视大意。另外,还有些人暂时没有任何不适,但是却会在日后很久出现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比如引起慢性的肠胃炎,关节炎等。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我们的饮食习惯,少食生冷。
一旦身体内已有寒气,该怎么办呢?夏季我们该如何借助夏天这个季节,做好养生呢?
首先,从饮食方面来说,古人有云“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饮食一大“宝”就是生姜。夏季我们可以每天早上喝杯生姜蜂蜜水。生姜可发散寒邪,蜂蜜可清热润燥。两者一温一凉、一散一润,一阴一阳相互配合应用。
其次,可以用艾草精油揉腹和腰骶部。很多人是以腹部为中心的寒,所以我们要想办法保持小腹温暖,让寒气无藏身之地。而腰带那一圈的位置正好是带脉的所在,在古代,它被称为“玉带环腰”。带脉是比较特殊的经络,属于奇经八脉。其他经络都是竖着走的,唯独它横着绕腰走一圈,就好像一个木桶的箍,能起到收束整体经络的作用。而且带脉刚好是人体上下分界的枢纽,如果枢纽不通则上下的气机不通畅,就容易生病。比如有很多人别的地方都不胖,唯独腰腹堆积了不少的脂肪,远远望去好像一个游泳圈。其实这是因为带脉之气不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揉腹揉腰,使人体中焦枢纽通畅,以帮助通畅十二经,十二经络气机通畅,便可消除经络内的寒湿之邪。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
撰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吴犀翎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小波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