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医科普 | 得了带状疱疹怎么办?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民间俗称“缠腰龙”、“蜘蛛疮”等,此病在季节更替时多发,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
带状疱疹是由什么引起的?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之所以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因为这种病毒与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发病均相关。本病毒可经飞沫和(或)接触传播,感染后主要引起水痘,也可呈隐性感染;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残余的病毒会沿神经逆行并转移到神经节内潜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并大量复制,通过神经再转移到皮肤,穿透表皮,引起带状疱疹的发病。

由此可见,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免疫力下降有关。因此,老年人,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过于疲劳的人,艾滋病、肿瘤、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等免疫制剂药物的人更容易罹患带状疱疹。

2
带状疱疹是否具有传染性?

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发病虽然与同一病毒相关,但带状疱疹并不像水痘一样具有强传染性。一般情况下带状疱疹不会传染,但是老年人、小孩、免疫力低下的人密切接触患者的疱疹也有被传染的可能。

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在皮损疱液或糜烂面中的病毒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很低,在干燥的结痂中很快失去活性。所以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而言,和带状疱疹患者需要采取接触隔离直至患者皮损结痂后。

3
得了带状疱疹可以有什么样的表现?

带状疱疹并不只发于腰部,病毒通过神经转移到皮肤,所以神经支配的胁肋部、头面部、下肢皮肤均可出现皮疹。患处皮肤在出疹前可有灼热感或痛觉敏感,患处先出现红斑,随后出现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的丘疹,继而变为水疱,外周绕以红晕。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除了皮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的神经痛也会影响患者生活,老年、体弱患者的疼痛往往较为剧烈。

4
中医是怎样认识带状疱疹的?

带状疱疹虽然生于皮肤,但中医学认为本病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与体内的湿热毒蕴有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三种辨证类型如下。

①肝胆湿热型:皮损表现为皮疹鲜红,簇集水疱,疱壁紧张,焮红灼热刺痛;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②脾虚湿蕴型:皮损表现为皮疹淡红,疱壁松弛,糜烂渗出较多,疼痛不明显;伴有食少、易腹胀,大便溏稀不成形,无明显口干渴;舌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③气滞血瘀型:皮损表现为皮疹色暗红或结血痂,皮疹减轻或消退后仍疼痛不止,痛不可忍,坐卧不安,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舌黯,苔白,脉弦细。

以上三种仅是常见的辨证类型,具体辨证并不局限于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医者的经验进行灵活变通。

5
现代中医怎样治疗带状疱疹?

对于轻症患者,可以只予中药治疗,初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先,后期以活血化瘀理气为主,兼顾扶正固本;对于较重的患者,应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最好配合局部治疗,这样的综合治疗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

①肝胆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方剂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六神丸、加味逍遥丸、新癀片等等。此类药物偏于苦寒,不可久服,一般连续使用1-2周即可。

②脾虚湿蕴型:治宜健脾除湿,行气活血止痛。方剂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中成药可选参苓白术散、四妙丸等等。

③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七厘散、云南白药、血府逐瘀胶囊、大黄䗪虫丸等。

此外,针灸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特色疗法,可选用火针、电针、局部围刺,刺络放血拔罐、穴位注射或埋线和艾灸等方法治疗。

6
怎样配合大夫进行规范治疗?

及早就医,规范治疗,坚持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①创面护理方面:保持皮损局部干燥、清洁,不要自行挑破水疱,不要乱涂偏方,以防皮损范围扩大或继发细菌感染。

②生活及精神调理方面:适当休息,规律作息,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中医认为情志与肝密切相关,所以发病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不需过分紧张,以免肝郁气滞化火加重病情。

③饮食宜忌方面:保证足够营养,忌食适可而止,不需长期忌食、食素,在发病的前两周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忌辛辣、肥甘、煎炸、海鲜、烟酒,两周后一般可正常饮食。老年患者常由于疼痛较重影响进食,到后期多偏体虚,故后期宜适当增加营养,以利疾病恢复。

7
带状疱疹是否会有后遗症?

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我国专家诊疗共识对其定义为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疼痛性质多样,明显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早期积极的镇痛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可最大程度上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和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治疗难度。

END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

  撰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姚春海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元文

  编辑:陈艺璇

审核: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