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圆溜溜、亮晶晶的玻璃小罐往身上一吸,热乎酥麻的感觉立刻散发开来,短短十几分钟就让人如沐春风、浑身舒畅——没错,我说的就是中国广为流传的中医技术:拔火罐 。
2016年里约奥运会,“飞鱼”菲尔普斯身上的十几个罐痕让全世界见证了这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拔火罐的原理实际上就是用负压和热量来刺激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唐代时有病人被蛇蝎叮咬,大夫就会利用负压原理,用煮热的竹筒来拔毒疗伤。发展到清朝,大夫已经熟练掌握跟现代类似的“内病外治”的拔火罐术,器具也开始衍生出陶瓷罐、金属罐等等。但这些罐子不是难以携带就是导热过快,而且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无法观察器具内部皮肤的变化。直至19世纪末期,我国玻璃生产工业开始蓬勃发展,终于出现了沿用至今的玻璃罐。玻璃罐用耐热玻璃制成,肚大口小、造型美观,可以在罐外观察皮肤的变化,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罐具。
小时候就常听奶奶说:“刮痧拔罐病好一半”,很多人肯定都会说我拔过。那么您知道为什么叫拔火罐而不是拔水罐,拔火瓶,拉火罐呢?
#先说说这个拔:大家印象中的拔罐是不是把玻璃罐一个个直接吸拔在皮肤上就可以了呢?其实不是的,拔罐它还有很多种方式和方法。快速反复的吸拔在皮肤上叫闪罐,她可以打开我们肌肤的大门,唤醒我们沉睡的皮下细胞;闪罐后用温热的火罐罐体自上而下轻揉膀胱经,舒缓我们的肌肤是走罐;沿着背部经络的走向推动罐体,如同刮痧称作“痧罐”,刺激量较大,刺激部位较深,可起到排除脏腑秽浊之气、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抖罐,顺着经络抖动罐体,快速有效激发人体经气,振奋阳气;弹罐,也称为会跳动的罐可使我们心情愉悦舒畅。
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现在我们的创新技术储药罐技术也被大家广泛应用。储药罐,我们先把加热好的中药放入玻璃罐内,在将其拔在我们相应的穴位上,就这样拔罐遇上中药将一起护佑我们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我们也可以将这些手法联合应用由轻柔到舒缓到最后的深部刺激,集中药、热敷、拔罐、刮痧于一体,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消炎镇痛效果显著,最重要的是无毒无副作用,既可治病又可防病。
#说完拔,我们再说说这个“罐”,为什叫罐而不叫瓶呢,我们想一下这个罐,它是中间向外突,两端口向里收,有一个端口是封闭的。用这样的罐吸拔时吸力比较大,方便操作。大家再想想瓶,中间圆柱体,口端细长,它能拔吗?你要是硬拔当然也能拔,但吸力很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说说这个火,拔罐其实是以罐体作为工具,利用燃火等方式,消耗掉罐内的空气,使罐内产生负压而吸拔在皮肤上,在我很小的时候见过奶奶经常拿着一个陶土罐里面放一张燃烧的纸直接扣在背部皮肤上。随着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我们现在可以用酒精代替纸,还发明了抽气罐。但临床上和教科书上我们为什么传承的还是火罐呢?因为不管以前是一张纸还是现在用的酒精,这种拔罐,不光是它的负压作用,还有它用酒精或者纸燃烧过后,产生的一种温热效应,拔罐就是借助这种温热效应,才达到它的治疗目的,这才叫做拔火罐。一直传承至今,成为祖国的瑰宝,我们将继续努力将它发扬光大,不断创新,为中医药事业做贡献,服务百姓健康。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
撰稿: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常丽洁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郝丽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