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肾病的患者,随着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应控制蛋白质的质和量,原则上要求“优质低蛋白”。那么大豆属于哪种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优质蛋白”的含义,“优质蛋白”指的是高生物价蛋白质,即高生物利用率的动物蛋白质,因其所含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相似,易于消化吸收,所以称为优质蛋白,如肉类、蛋类、奶类等;而植物蛋白质因含非必需氨基酸,不易消化吸收,因此生物利用率较低,代谢后产生较多的含氮废物,如米、面、坚果类。但是大豆是个例外,它所含的是优质蛋白,所以大豆蛋白能吃。
大豆蛋白是高生物效价的完全蛋白,是大豆的主要成分,约占35%~50%,属球蛋白类,被营养学家称为“绿色牛奶”。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有18种之多,除蛋氨酸稍低外,其余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质相似,而且富含谷类蛋白缺乏的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质互补的天然理想食品。大豆蛋白包含许多特殊的成分,如异黄酮、皂角苷、植酸、纤维及胰岛素抑制剂等,各种不同的成分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其中大豆异黄酮有弱的类雌激素作用,也有降低胆固醇、抗癌基因、抗氧化等作用。大豆皂角苷可抑制血清中脂类的氧化,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并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而植酸能帮助控制血磷水平。
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大豆中嘌呤、钙、磷的含量也较高,对于肾病患者来说,更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导致高钙血症、高磷血症等;并且豆类如果生吃或者加工方法不对,吃了以后容易腹胀、产气并且难以消化。对于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工来解决。对大豆进行研磨、加热后,嘌呤和钙、磷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导致胀气的成分也会被破坏,因此适当食用加工后的豆制品对肾病患者是适宜的。即使是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可以适量食用加工后的豆制品,如豆浆。
我国有悠久的食用豆类及豆制品的历史,豆制品的种类丰富,如豆粉、豆汁、豆腐等;而且在长期的中医医疗实践中,赤小豆、黑大豆是治疗水肿或补肾的常用药物或食物。这就给很多医者和患者带来了疑惑,究竟哪些豆类和豆制品能吃呢?
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要区分大豆和杂豆。大豆是指黄豆、黑豆和青豆,这三种才是优质蛋白质。而剩下的红豆、绿豆和赤小豆等都属于杂豆类,其主要成分为淀粉类,杂豆的蛋白质属于非优质蛋白,而且钾、磷、嘌呤含量高,所以要少吃或者避免食用杂豆类食品。
另外,豆制品种类繁多,包括豆腐、豆腐丝、豆浆、油豆皮、豆筋等,其中有些豆制品如油豆皮、豆干等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盐和油,会导致高血压、水肿和高脂血症,不建议患者食用。对于肾病患者来说比较理想的豆制品是豆腐和豆浆。对于病情稳定的肾病患者,根据体重以及其他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情况,酌情加用豆腐和豆浆。此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豆主要指黄豆,而不包括绿豆、红豆、蚕豆等,大家在选购豆制品时也需注意是否由大豆加工而成。
豇豆、扁豆、豆芽菜等不属于豆制品,因为这些蔬菜以食用植物跟茎类和膳食纤维为主,豆类成分较少,故不属于肾病禁忌食品,肾衰患者也可适量食用。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
撰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沈存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赵文景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