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眠,浑身疲惫”,可见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证,是恢复精神的必要途径。中医上也说“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睡眠,既是生命所需,也是养生妙法。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恢复精气神,还能保持气血旺盛。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足的睡眠呢?
古籍记载:“就寝即减灯,目不外眩,则神守其舍”,提倡熄灯就寝,有助于守神。强光刺激,会导致大脑兴奋,不易入睡,也会使睡眠不安稳,降低睡眠质量。嘈杂纷扰的环境也容易让人心神烦躁,难于安眠。安静的环境却让人心境平和,心神归位。睡觉前创造一个安静、幽暗的环境,有利于保持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容易入眠。
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每天子时(23点~1点)、午时(12点~13点)入睡。子时阴气最盛,午时阳气最盛,是阴阳交替之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人体需要在23点之前进入深睡眠,这也与子午觉理论不谋而合。睡子午觉的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建议每天睡眠时间6~8小时为宜,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1小时为佳。
睡觉之前吃的过多、过饱容易扰动心神,心神不安则不利于入睡。从中医分析,“饱食偃卧则气伤”,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后,脾胃运化功能减弱,睡前吃的过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积食,化湿成痰而大伤阳气。睡前也不宜大量饮水,饮水过多,夜尿次数增多,也会影响夜间休息。
中医学认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阴不潜阳则失眠”,阳气潜藏起来,人体就进入了睡眠状态。睡前用温水泡脚,有利于吸引阳气下降入阴以促进睡眠。同时在泡脚时按摩足底涌泉穴,也可引阳入阴,宁心静神,以利睡眠。
生活中不乏有睡一觉起来感冒咳嗽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人体进入睡眠状态中后,阳气深藏于内,阳气内潜,卫外功能减弱,此时机体最易受到邪气侵袭而引发疾病,如颈部僵硬、咽部不适、感冒发烧等。因此在睡眠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关闭窗户,盖好被子,谨防当风入眠,避免邪气侵袭。
枕头高矮要适中,以躺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最为适宜。枕头过高容易引起打鼾、落枕,过低易导致颜面部浮肿。长度宜稍长,够睡眠翻一个身的位置。要软硬适宜、略有弹性,枕头过硬会引起头部不适,过软则难以维持正常的高度。
最后,养生方法千千万,睡眠即为其中佳,防病康复不用愁,调好睡眠乐悠悠。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王臻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郝丽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