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平时身体很棒,某次拍照时偶然发现两边肩膀无法调正,或者洗澡时发现一侧肩胛骨凸起来了,亦或是走路时出现长短腿……出现上述情况,很有可能是发生了脊柱侧弯,这时如果没有及时干预,任由其继续发展,可能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埋下重大隐患!那到底什么是脊柱侧弯?病因是什么?症状是什么?出现脊柱侧弯该如何处理,又该如何预防?带着上述问题,让我们一起认识脊柱侧弯。
要了解脊柱侧弯,首先要认识脊柱。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分为颈、胸、腰、骶段,上连颅骨,下连骨盆,中间胸椎段连接肋骨,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和脊髓以及进行运动的功能。若脊柱的一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临床常用Cobb法测量站立位正位X片,角度大于10°即定义为脊柱侧弯,其中80%左右的脊柱侧弯病因不明,医学上称之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好发于青少年女性,一般10岁左右起病。在中医看来,人体作为整体,筋与骨处于动静结合的平衡状态,二者相互协调,任何一方受到侵袭都会造成脊柱稳定被破坏,进而引发筋骨失衡,脊柱侧弯即可理解为筋骨失衡,属“龟背”范畴。
引起脊柱侧弯的病因繁多复杂,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为脊柱侧弯与遗传、生长发育、内分泌、姿势等多种因素相关,但并无证据显示脊柱侧弯存在确定的、单一的致病因素,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机制。
脊柱侧弯会给患者带来多种身心问题。疼痛是驱使就诊的主要原因,包括颈、肩、胸、腰部的疼痛,曾有学者对113名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长达50年的随访,90%的患者都存在背痛症状。脊柱侧弯可能继发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产生肢体痛麻、无力等神经压迫症状。侧弯的脊柱会压迫内脏,损害心肺功能,出现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由于侧弯的脊柱会牵拉压迫脊神经和颈动脉的正常分布和生长,导致神经传导和血液养分运输受阻,脑部营养匮乏,神经传导迟滞,导致记忆力、注意力等各项智力指标下降。另外,由于躯体姿势异常,极易引起青少年自卑心理,形成孤僻性格,严重者会发展成自闭症。
脊柱侧弯在青春期身体快速发育阶段有一个进展加速期,同时这也是矫正的最佳时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往往早期症状隐匿,无明显不适,需注意观察。在家中可通过姿势自测,如:让孩子保持足肩同宽自然站立,观察双肩是否等高,从背部观察两侧侧腰凹陷处皮纹及两侧肩胛骨是否对称,青春发育期女孩双侧乳房是否对称等。
另一个小试验也可在家中完成:让孩子自然站立,双腿伸直,脚尖朝前,双上肢于身体前方自然下垂,躯干缓慢向前弯曲至90°,观察孩子背部脊柱两侧是否对称、是否水平等高。如发现两侧不对称,表明可能存在脊柱侧弯。
如以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目前临床上对于脊柱侧弯主要采取以下治疗方式:
(一)中医
1、膏摩,外用中药按摩病变部位,松解痉挛的肌肉,营养萎缩的肌肉,让脊柱两侧肌肉逐渐平衡,恢复脊柱立线;
2、推拿治疗,松懈脊柱两侧软组织可促进脊柱侧弯情况的改善,有利于加强脊柱稳定性。同时,推拿可以放松凹侧挛缩组织,对关节复位、纠正侧弯有重要意义;
3、针灸,可起到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局部软组织因畸形所致的血运不畅;
4、针刀治疗,可以通过物理手段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肌肉组织和韧带,从而剥离粘连和松解僵硬的肌肉组织,达到改善脊柱形态的目的。
(二)西医
1、运动疗法,包括牵伸、强化肌肉运动、呼吸模式调整、改善姿势运动等;
2、支具治疗,对于轻度或中度脊柱侧弯者(侧弯角度在40°以下)佩戴矫正支具可以帮助其恢复侧弯角度;
3、手术治疗,对于40°以上的侧弯者,建议考虑手术治疗。但以上措施应同时进行,一方面可延缓做手术时间,另一方面防止术后复发。
从社会层面看,需进一步加强对脊柱侧弯的科普力度,建立民众对脊柱侧弯的基本认识,让大家学会用简单方法初步判别。同时,将脊柱侧弯纳入青少年定期体检项目,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从家庭层面看,家长要及时纠正青少年不良生活习惯,如:不良坐姿(翘二郎腿、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等)、久坐、过高的枕头、长期背单肩包等。
从个人层面看,青少年在完成繁重学业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体育锻炼,尤其是在身体快速发育阶段,要主动加强腹肌和腰背肌等核心力量训练,如平板支撑、臀桥运动等,提高脊柱稳定性。同时,注意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搭配,加强钙质补充。
脊柱侧弯危害不小,但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其并非不可战胜,让我们共同努力!期待每个孩子都能以健康挺拔的身姿,拥抱新时代,一起向未来!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岳童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王锡友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