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分
唐·刘长卿
日月阴阳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2022年3月20日,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有言:“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太阳黄经轮回之始,阳在正东,阴在正西,昼夜平分,冷热均衡。春分已至,玄鸟北归,四阳渐盛,雷乃发声,闪电可见,雨水渐长,繁花似锦,值此农忙之际,在感受浓烈春季气息踏青祭祖之余,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古语云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时节,昼夜、寒暑均分,燕子北归,雷电齐至,百花盛放,正是一派阳气蓬勃、阴阳平衡之象。自然界阳气升腾同样易引起人体内肝气的升发,肝应于春,主情志,喜条达恶抑郁,同时顺应春分时节阴阳平衡的规律,此时养生宜舒肝气,平阴阳。我们可以通过起居、饮食、运动、情志调节等方面保持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和功能旺盛。
春分也需遵循“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的原则,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变化,适宜夜卧早起,进行户外活动,舒展肢体,活动筋骨。天气渐暖而仍宜做到着衣宜下厚上薄,适宜增减衣物;沐浴春日阳光,感受鲜花芳香,陪伴家人孩子多外出踏青游玩,强身健体之余舒畅情志,调节全身气机协调,阴阳平衡。
同时,嵇康《养生论》有言:“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分时节尤其适合梳头养生。春分时节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升发,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生长迅速。趁着大自然阳气和体内阳气开始升发之时,多梳头以刺激头部诸多经穴,能让体内阳气升发舒畅,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的作用。
春日属肝,肝气易亢,食五味中酸味助肝气,多食易致肝气过旺,身体不适,且阻碍脾胃,食物不易消化,所以此时宜少食酸梅、话梅等酸性食物,同时少食辛辣、油炸烧烤等易上火的刺激物,而宜多食甘味食物,甘味最宜补脾气,脾气健而滋肝阴。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白菜、卷心菜、南瓜、扁豆、红枣、核桃;肉食如牛肉、鲫鱼、鲈鱼、黄鳝等,春日香椿、春笋、菠菜、荠菜等应季新鲜蔬菜富含多种元素亦可多食,同时宜注意健脾祛湿,可多吃薏苡仁、山药、鲫鱼、赤小豆等食物。
药膳推荐:
红枣炖兔肉:原料为红枣 50 克,鲜兔肉 200 克,味精、 精盐各适量。
制作:选色红、个大、肉质厚实的红枣,洗干净备用,将兔肉洗净,切成小块,与红枣一起放瓦锅内,加水炖熟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补血强身。
春分运动不妨练习一下二十四节气导引术中的排山推掌式,具体做法为:两手掌相对立于肩前,掌指端立,指尖向上;掌心向外转,臂掌呈九十度,同时沉肩、送臂,力达掌根。两掌前推时,先轻如推窗,继而推至极点则重如排山之劲,故名排山掌。内劲发于肩背,达于掌指。推掌同时转头,收掌头转回正前方。一次转向左,一次向右,交替6、7次。此式讲求阴阳之“平和”,而以平为期,以和为贵,可以起到提升阳气、调和肝肺、补益心肾的作用。
深呼吸,畅情志
肝主情志,肝脏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同时情绪也会影响到肝脏的功能。当情志不畅时,疾病也就出现了,所以民间有‘万病气上来’的说法。调理情志最重要的就是情绪要舒缓,可以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深呼吸能使人体的胸部、腹部等相关的肌肉和器官得到大幅度的运动,吸入更多的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对缓解疲劳和不良情绪非常有益。早晨养肝,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发声方法进行,即“嘘肝法”。嘘肝法是中医提倡的一种养肝功,早晨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深呼吸并口中发出“嘘”声,缓慢吐气。长期这样做可以使肝气得到舒畅,病邪得以外泄,起到养肝调理情志的作用。
揉穴位,疏肝气
穴位按摩也是养生不错的选择,春分时可以适度按摩肝俞、期门两穴,肝俞是肝经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是养肝疏肝必不可缺的穴位。而期门穴为肝的募穴,配合肝的背俞穴肝俞,二者分别将肝气输注于前胸和后背,两者配合属中医学的俞募配穴法,可起到疏肝理气、养肝柔肝的作用。用手掌或拳背在穴位上搓动,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度,按摩3-5分钟。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刘义陈、毛鹏鸣
编辑: 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