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医科普 | 年轻人,别做糖尿病后备军


中国的糖尿病人有多年轻?我们来看个真实病例。


刘某,男,18岁,学生,主因“发现血糖升高20天”入院,空腹血糖37mmol/L,吸烟饮酒史,身高177cm,体重97kg,BMI 30.96kg/m2。腰围110cm。(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糖3.9 ̴6.1mmol/L)

临床上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被诊断糖尿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十几岁,戴上糖尿病的帽子再想彻底摘下去很难,就像孙悟空戴上紧箍咒,每放肆一阵便痛苦一次。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以1.14亿排名世界首位,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未来可能患病的人群,现在叫做糖尿病的后备军。我们呼吁年轻人,别做糖尿病的后备军!

糖尿病是如何被发现的,为什么要重视糖尿病?

没有症状的人多是体检发现。有症状的人“三多一少”或明显乏力,或视物模糊在眼科发现血糖高,也有反复泌尿系感染的,或是伤口迟迟不愈合,或皮肤感染在外科发现血糖很高....

有句话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会产生高糖毒性,毒害人体微血管,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代谢紊乱会伴随脂代谢紊乱,毒害人体大血管,逐渐使心脑血管的通道变狭窄甚至“堵塞”,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危险较同龄非糖尿病者高2-4倍,且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重。毒害神经,感觉减退,伤口不愈合的情况很常见,合并糖尿病足者甚至会截肢。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虽没有能彻底治愈的有效方法,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高危人群延缓发病时间,甚至终身不发病;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怎么来的?

不想患上糖尿病,我们得先明白糖尿病是怎么来的。

举一个普遍的现象:美食当前,不吃对不起自己,然而吃得太多,对不起胰岛和胃肠。我们吃饭是把食物转化成血糖为身体细胞利用供能,就像汽车要加油一样。但如果总是吃得太多又无法消耗,多余的血糖最后只能变成脂肪!人就越来越胖!

能让血糖进入细胞的是胰岛产生的胰岛素。胰岛素是身体唯一可以降糖的物质,吃太多,胰岛素就得增加人手且玩命加班,总有一天出现大罢工,胰岛素虽多但降糖效果却下降,于是产生胰岛素抵抗。血糖就越来越控制不住。

如何提前预防,不做糖尿病的后备军?

管住嘴太重要了!更宽的层面,是生活方式!据世卫组织调查,导致疾病的因素中,内因15%,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 ,气候地理因素7% ,个人生活方式因素却占据60%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于1992年发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


饮食上,《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其实老祖宗早已明了营养搭配理念,以其作为今时今日的膳食指导再合适不过。

五谷为养:

说的是主食。俗话说“五谷杂粮最养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细粮摄入多、高热量主食多(如高糖类、油炸、粘糯类),或者为了减肥不吃主食。《内经》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所以主食要吃,但五谷杂粮为好,水谷精微能化生为元气以供养身体。要用健康的方式吃主食,一般每餐摄入约自己一拳头大小的量。

五果为助


水果虽好,也不能代替粮食,拿水果当饭吃。平常可以吃一些性温的水果,不伤阳气,如桃子、樱桃、荔枝、龙眼、芒果、杏等。食不过量,吃大量水果或长期大量榨果汁饮用,容易导致尿酸高、血糖升高。

五畜为益:

指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畜禽类、水产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等,是机体营养的补益,蛋白质、维生素、钙等矿物质含量较高。每顿一个手掌心大小的量即可,以瘦肉类为主。

五蔬为充:

蔬菜热量很低,但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丰富,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蔬菜要吃成彩虹色,以绿叶菜为主,每人每天摄入300~500g为宜。


气味合而服之:指酸、苦、甘、辛、咸要五味调和。比如,淀粉类食物、糖、饮料等甘味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导致糖尿病及肥胖等发生;肥腻、煎炸、烧烤类辛热温燥之品进食过多容易助热生痰化火,也是肥胖及消渴病的帮凶。

适量运动:摄入多而机体消耗少,多余的能量蓄积,长期下来很容易形成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运动可以保持健康体重、减少疾病。现在人们忙于学业或工作,很难有固定时间运动,不妨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活动,比如10分钟开合跳、跳绳或伸展运动,坐公交车或地铁提前一站下车快走,学会创造机会活动,减少屏前静态行为。

戒烟限酒:说到吸烟大家就会联想到肺癌,但是吸烟也可以导致2型糖尿病,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酒也是有热量的,比主食热量还高。

心理平衡:身心和谐才是健康。现代社会焦虑、抑郁高发,压力大,欲望多,负面情绪多,虽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却是不容忽视的心身问题。怎么办?遵从内经之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一些,少一些欲望,多向内求。

简而言之,摄入健康饮食(多吃天然食物,吃五谷杂粮,多吃蔬菜,每天吃点水果,经常吃豆制品,肉适量,清淡一点,少吃加工食品);积极运动以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心境平和。如此,远离糖尿病,其它慢性病也难找上门。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撰稿: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张秀媛、高彩霞

  审稿: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周铭

  编辑:陈艺璇

审核: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