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医科普 | 胸片报告“肺结节”会发展成“癌症”吗?


现在,长“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肺结节严不严重?会不会是“癌症”?该怎么办?

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

什么叫“肺结节”


通俗的说,肺结节就是指通过CT发现的,直径≤3厘米的结节灶。


这种结节可以有一个或是多个,同时没有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等异常情况。


但是,如果“结节”的直径已经超过3厘米,就不再是“肺结节”,而是“肺肿块”了,这种情况属于肺癌的可能性比较大,应当及时就医。


但是,如果结节<1厘米,X光片是看不出来的。因此诊断和后期的复查一般都采用更精确、更详细的CT进行检查。


有患者担心CT有辐射,不能反复做。其实,除了备孕期、孕妇和婴幼儿,一般的成年人,一年内做CT的次数在10次以内,都是没有问题的。


在直径≤3厘米的范围内,我们将肺结节进一步细分出了3种类型:

①直径<5毫米的,属于微小结节,可以在基层医院定期复查、管理

②直径在5-10毫米之间的,属于小结节,可以去有专门的诊治经验的医院进行诊治,如各地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

③直径在10-30毫米之间的,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2

怎么看“良恶性”


在拿到肺部的CT片子后,我们可以先从形态上大致判断一下结节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该怎么看呢?


首先,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越高。


其次,恶性结节多是不规则的,边缘多是清楚而不光整的,常有分叶,或是毛刺。


炎症导致的结节,边缘多模糊;不是由于炎症导致的良性结节,边缘多清楚整齐、光整。


但是,一部分的早期肺癌可能看起来并不典型,所以仅凭“看外表”并不一定完全准确。


我们可以通过做PET-CT(能准确发现和定位癌变组织,只要恶性肿瘤成长超过2毫米,就可准确识别),气管镜活检,或是手术切除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和治疗。


3

复查结果有变化?


在实际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后得到的建议是:定期复查,观察结节是否有明显变化。


那么,如果复查后,发现自己的肺结节和上次的不一样了,形态出现了变化,就一定是“癌症”吗?


不一定。也有可能是良性的。


如果是是以下几种变化,良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①短时间内结节形态变化明显,但边缘变光滑或模糊,没有分叶,或是出现的分叶深度极深

②结节密度均匀。或是颜色变淡,密度降低

③颜色没有加深,密度没有变大,同时结节变小,甚至消失

④结节迅速变大,同时倍增时间<15天


但是,一部分恶性肺结节可以以十分缓慢的速度增长,表现为“惰性生长”——临床上,曾有一些最终被确诊为“恶性”的肺结节,倍增时间可达400天。


但是,这种“惰性生长”的恶性肺结节往往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所以,适当时间的复查,观察生长变化,也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而且,过小、过早的手术都会导致过度治疗,所以并不建议这样做。


4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恶性结节”?


那么,什么样的人的肺结节容易是恶性的呢?


我国定义的肺癌高危人群是——年龄≥40岁,并且满足以下几个特点中的任何一个:

①现在吸烟≥20包/年,或≥400支/年

②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支/年,但是戒烟时间<15年

③有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曾经得过肺结核

④工作、生活中长期接触石棉等

⑤曾经得过恶性肿瘤,或是有恶性肿瘤家族史


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检查发现有肺结节,但是,80%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

肺部的炎症、肺动静脉畸形等很多因素都可导致肺结节的出现。

因此,有了肺结节也不必恐慌,及时就诊,定期复查就好。


END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

  撰稿:赵海滨

  编辑:陈艺璇 

审核: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