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前两天坐在沙发上休息,想起来厨房火没关,着急了猛地一起身,结果眼前一片漆黑,头晕目眩,甚至差点摔倒。我和我儿子一说,他也有过这个情况,想请教您出现这个症状是为什么呢?
由于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的眼前一过性黑朦、眩晕,可能是发生了“体位性低血压”。该症状不止发生在老年群体中,部分年轻人也会出现。但二者发生的原因可能不同,年轻人多由贫血、低血糖等诱发,老年朋友则可能与心血管反应性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相关,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高血压和糖尿病十多年了,没有其他基础疾病,和您讲的这个血管反应性、自主神经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啦,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这些事儿!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严格意义上讲,体位性低血压指的是从卧位转为站立位后3min 内出现收缩压下降 ≥20mmHg 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1]。
除由于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的眼前一过性黑朦、眩晕外,轻者可伴有头痛、食欲不振、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伴有手脚发冷、心悸、呼吸困难、甚至昏厥。
体位性低血压常常在清晨、进食后和运动后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一般情况下,人在突然起立时,由于重力作用,会使一部分血液暂时性地积于下肢血管,供应头颈部的血液减少。此时正常人的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可以通过压力感受器接收到这一变化,继而“通知”交感神经,一方面加大心脏“工作量”,使心脏跳得快一些,心肌收缩强一些;另一方面增加下肢肌肉张力,将血液“挤回”,以保证关键脏器减少的血液可以立即得到补充。
但随着年龄增长,血管“老化”,弹力下降的同时压力感受器也不再灵敏,尤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长期的高血压和高血糖更是让本已迟钝的感受器“雪上加霜”,还会诱发自主神经病变,干扰反射弧调节。因此,血液分布无法及时恢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温馨提醒
Notice
药物也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联合用药时应高度重视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4类药物。分别是:①抗高血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②抗肾上腺素药物:如妥拉苏林、酚妥拉明等。③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等。④镇静药物:如氯丙嗪等[2]。
如在用药过程中有此类症状发生,建议及时就诊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体位性低血压有什么严重后果吗?
体位性低血压最直接的危害即为一过性眼前黑朦、头晕时跌倒,以致骨折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影响生活质量。
其次,正如前文所述体位性低血压是心血管自主神经反射功能下降的体现,可能提示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此外,日间体位频繁变化可造成心脑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不稳定以及血管壁损伤,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死亡风险增加;而低血压本身也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脑血流减少,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等危险事件发生概率[3]。
秋冬季节如何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起居方面
秋冬季节室外活动减少,居家运动时应注意避免做体位变化较大的动作。此外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例如秋冬季节在洗浴、泡温泉、蒸桑拿时应注意适当通风,避免在寒冷的室外运动,注意保暖。在日常活动中,不宜做快速、体位改变较大的运动,以避免因不适宜运动导致低血压性跌倒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饮食方面
首先需要进一步控制基础病,以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因此所有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的饮食注意事项,患者均需注意。还应注意补充适量纤维素, 保证大便通畅,以防因便秘、排便时间过长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此外,补充VD2可有效改善DCAN患者的VD营养状况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长治疗周期较短周期具有更好效果[4]。
参考文献
[1]张晓宇,邝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05):2181-2184.
[2]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2982-2985.
[3]林仲秋,谢志泉.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01):51-54.
[4]程向娟,王琼康,李静.维生素D2不同用药周期方案对2型糖尿病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J].临床荟萃,2020,35(08):711-713.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