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虽说这厨房调味料是生活的必需品,却少有人能与人体健康联系到一起。其实,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记载方剂中,就约有1/7的药材是厨房里的常备食品。
1
大 蒜
大蒜可以说是厨房里最常用到的佐料了,不管凉拌冷拼还是鸡鸭鱼肉都少不了它。论味道,姜味最轻,葱味较重,蒜味可谓直冲云霄。生活中如此常见的大蒜,作为中药又有什么作用呢?
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有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之功,可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蛇虫咬伤等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蒜中的多种天然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凝结、降血压、抑制细菌、真菌及病毒的作用。
注意:阴虚火旺,肝热目疾均忌服生品,慎服熟品。本品外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灼热、疼痛、发泡,故不可久敷。
2
八角茴香
厨房炖肉、炖菜必备之“大料”,也就是我们中药里的八角茴香,也称为大茴香。它与花椒、肉桂等五种香料共同组成“五香粉”同样也是厨房的常用调味品。
八角茴香,味辛,性温,入肝、肾、脾、胃经。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注意:八个角的大茴香无毒,与其极为相似的11-13个角的莽草却含有莽草毒素,误食易引起中毒反应,大家购买时注意鉴别,避免购入假冒伪劣产品。
3
小茴香
作为一味炖肉常用小佐料,小茴香可是功能强大的很:它不仅因为能够去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更含有丰富的茴香油,能够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具有健胃、行气之功。
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小茴香还多增加了暖肾散寒止痛之功。主要用于寒疝腹痛、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呕泻、尿频、遗尿等,为治疗疝气的要药。唐代药学著作《新修本草》中评价小茴香为“善主一切诸气,为温中散寒、立行诸气之要品”足以证明其功效。
注意:因本品气味辛香、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忌用。孕妇应慎用。
4
胡椒
一说起胡椒,就想起河南人民热爱的早餐——胡辣汤,那香香辣辣的口感,早餐来一碗,提神一整天。其实,胡椒不仅是厨房里的必备调味料,更是中医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
胡椒的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果实,根据采摘季节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黑胡椒”和“白胡椒”,不仅咱们中国人爱吃,西餐里也常用到这两种调味品呢。
胡椒亦为温里药,具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解毒、和胃之功。多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冷痛、反胃呕吐、泄泻冷痢、食欲不振,并可用于解药食阴毒。最宜于肠胃寒湿病证的治疗。
注意:本品辛热纯阳,易动火伤阴,故阴虚内热、湿热蕴滞较重者不宜用。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