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40多岁的阿姨,近期发现自己鞋袜变小,别人形容她是“五大三粗”,平常容易出汗,牙齿稀疏,便去医院就诊,经过抽血化验和一系列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肢端肥大症”。
什么是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临床简称“肢大”)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疾病,系脑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或增生,分泌生长激素(GH)过多,引起软组织、骨骼及内脏的增生肥大及内分泌代谢紊乱(见下图)。简单来说就是“GH在作怪”,在儿童时期与青春期GH分泌增多,从而发生巨人症,成人期GH仍然继续分泌,由于骨骺已闭合,只能横向发展,最终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为什么会出现该病?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GH过多所引起的罕见疾病,通常是由垂体良性肿瘤引起。垂体肿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并刺激机体过度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从而促进组织器官生长[1]。通俗来讲就是脑袋里人体下丘脑“司令部”的下级垂体里长了个良性的瘤子,这个瘤子影响GH发了疯地分泌,促使骨骼、皮肤、内脏组织异常生长。
临床表现是什么?
肢端肥大症有特征性外貌。如面容丑陋、鼻大唇厚、手足增大、皮肤增厚、多汗和皮脂腺分泌过多,晚期更有头形变长、眉弓突出、前额斜长、下颚前突、有齿疏和反咬合等,就是变丑了。说得再多可能都不如图片来的直观清晰,下面来看图:
能有些人认为我们不靠颜值吃饭,靠的是实力,丑就丑呗,不碍事儿,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GH持续过多分泌还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的一系列并发症:
(1) 心脑血管系统受累: 高血压、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律不齐、心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等;
(2) 呼吸系统受累: 舌肥大、语音低沉、通气障碍、喘鸣、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呼吸道感染;
(3) 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
(4) 骨关节受累: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增生、肥大性骨关节病、髋和膝关节功能受损;
(5) 垂体腺瘤压迫、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的头痛、视觉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腺垂体功能减低和垂体卒中;
(6) 催乳素分泌过多时女性闭经、泌乳、不孕,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等;
(7) 结肠癌、甲状腺癌、肺癌等发生率增加。
看到它的“厉害”了吧,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不能小瞧了它。
怎么知道自己得了该病?
1、根据自己的身高,身高超出同龄较多时应警惕;
2、有典型面貌;
3、肢端肥大,皮肤增厚;
4、有内分泌代谢紊乱证据;
5、生化检查(血GH和IGF-1监测)和影像学检查(有垂体瘤的存在)异常。
如何治疗[3-5]?
患者在明确血GH升高后,应行垂体磁共振(MRI)检查。大部分肢端肥大患者存在垂体大腺瘤(>10mm),一些患者为微腺瘤,这种情况更适合外科手术治疗。
Ⅰ、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垂体GH腺瘤是肢端肥大症的首选方法;内镜下经鼻蝶窦切除GH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可使肢端肥大症患者实现激素缓解和肿瘤控制。肿瘤越小,手术就越有可能治愈。
Ⅱ、如果手术禁忌或不能治愈,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 SSA,如奥曲肽、奥曲肽长效缓释剂LAR、兰瑞肽、帕瑞肽)、多巴胺激动剂(DAs,如溴隐亭-最早、卡麦角林及喹高利特-新型)、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GHRA,如培维索孟)。
Ⅲ、如果手术和药物都没有完全有效,可以使用放射治疗(如伽马刀、INEAC和质子束)。放疗目前主要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副作用:① 垂体功能减退症的高发生率;② 血清 GH 水平下降过程中的延迟效应。
一旦考虑到肢端肥大症的可能性,其诊断与治疗相对较为简单。由于很多患者的肿瘤太大,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即综合治疗显得十分必要。而放疗和药物治疗也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将GH的含量降低至正常水平,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治疗,预期寿命减少十年,通过治疗,预期寿命不会减少)。
中医方面[1]
肢端肥大症以身材异常高大,面貌丑陋,伴头痛失眠、视物昏朦、消谷善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由于本病临床上罕见,故祖国医学尚无相关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消渴、头痛、痹证等范畴。
本病缘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热阻络,气机不畅则怪病丛生。究其病性,在本为脾肾虚弱,属虚;在标为痰瘀阻络,为实。临床治疗宜标本兼治,早期治标,晚期固本。固本以温补肾阳、健脾益气为法,治标以活血祛瘀、涤痰通络为要。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痰瘀阻络证和脾肾阳虚证。
痰瘀阻络证:手足粗大,鞋袜变小,面貌丑陋,性欲旺盛,关节疼痛,急躁易怒,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或黄厚,舌底脉络紫红,有或无迂曲,脉沉弦有力。
治法:活血化瘀,涤痰通络。选方以大黄蛰虫丸合温胆汤加减。
脾肾阳虚证:日久见精神萎靡,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毛发脱落,阳痿遗精,不育,四肢厥冷,失眠健忘。舌质淡,苔薄白,舌体胖大,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肾阳,健脾益气。选方以右归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
参考文献
[1] Laurence K , Laws E R , Shlomo M , et al. Acromegaly: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11):3933.
[2] 蔡永敏, 曹金梅, 徐学功. 现代中西医临床内分泌病学[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148-150.
[3]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13)[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10):975-979.
[4] 李贞伟. 肢端肥大症的治疗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7):126-129.
[5] Ho K . Growth Hormone Related Diseases and Therapy: A Molecular and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Clinician[M]. 2011:303-339.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