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医科普 | 子午流注十二时辰与养生


子午流注,是中医学以“天人相应”观点为基础的的特色理论,认为人体的功能活动、病理变化是受自然界日时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性。

子,是地支第一数,午是地支第七数,子是夜半,午是中午,子午即时间。流注是将气血比喻成水流的汇合往返。每日二十四小时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十二条经脉分别对应十二个时辰,脏腑气血随着时辰呈现出首尾相衔、如环无端、运行不息的节奏。




23:00-1:00这两个小时的时辰称为子时,由胆经当班值守。我们常常到晚上八九点就感到困意袭来,但熬到11点就又精神了,就是因为子时是胆经最旺盛的时间,阳气开始生发,此时入睡,补养阳气,醒后才能神清气爽。



       

    

想养肝,就一定要在丑时1:00-3:00保证优质熟睡。“人卧则血归于肝”,肝把血液推陈出新就是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丑时未入睡者,次日容易面色黯淡无光,困倦烦躁。




3:00-5:00寅时是肺经运行最旺的时间。一天真正的起点是寅时,阳气的开端,气血由静转动需要深度的睡眠,所以这段时间人睡得最深。老年人这个时候容易早醒就是气血不足了。心脏不好的话要晚点起床、慢慢起床,不提倡晨练,因为身体各处对血的需求增加了,会加重心脏负担。




卯时5:00-7:00,是大肠经活跃的时间,是大便的吉时,代表地户(肛门)开,肺主内为阴,大肠主外为阳,肺与大肠相表里,经过一夜休整,肺气足、大肠兴奋,排便才能通畅。所以起床后要抓住这段时间使肠道得到净化,久而久之肤色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辰时7:00-9:00,天地阳气最旺,胃经最活跃,吃早饭最容易消化,一定要吃好吃饱,补充营养。如有胃病,可在这个时段重点调养,效果是最明显的。




巳时9:00-11:00,气血流注于脾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参与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精力的高峰,高效工作的黄金时段。脾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体为肉,脾的运化功能好,就会唇色红润、唇肉丰满,肌肉发达。如果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脾病,要留意在此时健脾养脾。





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中华文化尤其重视子时和午时,一上午的运化全是阳气,此时就是一阴生,因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之气的转换点,此时若闭目养神片刻对养心大有裨益。“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气推动血液充盈,心神得养,可使活动、神志清醒、精神振奋。




未时13:00-15:00小肠经值班,小肠主吸收,进一步消化食糜并转化,精微运输给全身,糟粕分别送到膀胱和大肠。小肠亚健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下腹部胀气疼痛、易出汗和便秘等等。“心腹之患”说的就是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出现问题之初有可能就表现在腹部疼痛。





到了15:00-17:00申时,正值膀胱经最盛,阳气继续减弱,阴气继续增加。在这个时间里多喝些水有助于排除膀胱内的毒素。古代讲“朝而受业,夕而习复”,由于气血容易上输于头,这个时间段判断力记忆力非常好,是学习工作的好时间。







17:00-19:00酉时肾经当令。经过了申时的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藏精阶段,也就是一天之中“关门”的时间。“精”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志向高远,骨骼强健都有赖于肾精的充足,此时是一天中最好的阳气收藏时辰,也是补肾的最佳时机,不宜过于劳累、剧烈运动,比较适合按摩肾经穴位、用热水泡脚等舒缓的保健方式。




戌时19:00-21:00心包经运行,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保护心脏,此时阳气将尽,阴气正盛。心包经之膻中主喜乐,适当进行娱乐放松有助于释放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因为阴气重,阳气需要收敛,所以不适宜剧烈运动。




到了21:00-23:00,即通百脉之三焦经最旺的时辰,亥时。“亥”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在此刻拥有好的睡眠,百脉皆可休养。三焦经是个很特殊的概念,心肺属上焦,中间脾胃属中焦,肝肾属下焦,三焦一定要通畅。有趣的是,亥在属相为猪,吃饱就睡,也就是说到了亥时就要享受,才能让子时的阳气生发,不好好的孩子发育不良就是这个道理。




了解了子午流注的简单概况,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人必须要顺应自然,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对健康生活有新的认知,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身体的保养方法。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撰稿: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邓媛瑗

  审稿:宋炜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