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节气养生 | 夏至腠理疏泄,防阳气过泻伤阴


《夏至》
张耒
长养功已极,
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
微阴生九原。

《恪遵宪度抄本》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白昼最长的节气。《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阳气成长为至极,万物生长速度到达高峰,然盛极必衰,象“亢龙有悔”,此日后阳气慢慢衰减,阴气始生,因此被称为夏至(6月21日-7月6日)。阳气最盛之时,人体“气化”功能最强,新陈代谢最旺盛,而“夏至一阴生”,阴气始生而脆弱,因此夏至养生不仅要注意顺应阳盛的状态,还要防阳气过耗伤阴。


起居养生

晚睡早起,睡好“子午觉”

夏至阳盛,晚睡早起是顺应阳气升发起居方式,而睡好“子午觉”是在此基础上保证睡眠质量、充养气血的睡眠方式。“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是指半夜,即夜间23点到凌晨1点;午是指正午,即白天11点到13点。子时是阴气最盛、阳气较弱的时候,“阳气尽则卧”,以养阳。午时是人体经气“合阳”的时候,此时阳气最盛,阴气最弱“阴气尽则寐”,此时睡半个小时左右,可以让五脏六腑以及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

及时补充水分

夏至时阳气最盛,虽地面阳热未至最高,但气温已然炎热,人体排汗量增多,体内损失的水分较多。同时,由于人体新陈代谢速度较快,消耗的水分也较多,所以这个时期一定要多喝水,以迅速补充体内阴液。也可通过多吃水果、蔬菜的方式补充水分,又能清热去火、降温解暑。多喝水还可以让尿路通畅,减少泌尿系的感染。



膳食养生

适当增加酸、咸味食物

酸入肝,咸入肾。夏至时心气旺而肝肾弱。酸、咸之味可以补益肝肾,滋肝肾之阴。同时酸味食物具有收敛的作用,可固表止汗、收敛心气,如山楂、乌梅、番茄、柠檬、柑橘等。夏至人出汗较多,身体里的盐分会随着汗液一起排出体外,吃些咸味的食物,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如海带、紫菜、虾等。

夏至要食补,清补最适宜

炎热的天气会使人胃口不开、食欲不振,开始消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夏”,通过饮食补养的方法,可以调理脾胃,增强脾胃功能,从而消除苦夏。即饮食清淡,避免肥甘厚味,夏季时可以多吃点绿豆、薏苡仁、小米等,可以清除体内湿热,益气生津,运气健脾。鸭肉也是非常适合夏至时清补的食物。鸭肉不温不火,能够清热去火、滋阴消暑、健脾化湿。



调节脏腑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曰:“是月肝脏气休,心正旺…益肝补肾,固密精气。”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的特点是阳盛于外,即阳气充盛,聚集于体表向外发散,相对的,体内的阳气较少。而心阳旺盛,肝肾的阳气相对较弱,阴气未长亦不足。因此宜保护心阳,防止过度宣散而耗伤心血,同时适宜补益肝肾,固密精气,既护初阴,又可从阴中求阳。



运动养生

夏至养生导引功

做法:取坐位,两腿开拢屈曲,置于身前,两臂伸直,十指交叉,手心向胸,抬起右脚踏在手心上,脚向前蹬,两手向后拉,互相用力,持续2~3秒。然后换左脚踏在手心,重复上面的动作,左右各做35次,最后上下牙齿相叩,咽口水,深呼吸,收功。

作用:防治风湿积滞、腕滕痛、肩臂痛、掌中热痛、两肾内痛、腰背痛、身体困重等病症。

夏至宜游泳,凉爽又健身

游泳是夏季最适宜的运动项目,不仅可以清暑降温,且水的浮力对身体的各个关节如肩关节、膝关节等有重力保护作用,且游泳时各个器官都参加了运动,能量消耗大,血液循环较快,身体器官得到了更多的营养物质。游泳时神经系统和肌肉之间需充分协调,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一些良性的刺激。游泳一般以三十分钟左右为宜。



经络养生

夏至体内阴阳气皆少,处于“外热内寒”之时,是扶阳祛寒的最佳时机。可以通过艾灸“任督”两经的方法,生发阳气,调养气血,补充人体元气。

取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膻中、关元、神阙、巨阙穴蕲艾灸。于酉时(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鸡开始归巢)每个穴位蕲艾灸20-30分钟。在施灸前,喝淡盐温水。防止在施灸过程中汗流过多,而引起虚脱。灸完后闭上眼睛静休15分钟,平复气血。



穴位养生

点按极泉穴

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窝正中,动脉搏动处。

手法:以拇指指尖点按极泉穴2-3分钟,以微感胀痛为宜。

功效:极泉穴属手少阴心经,经常按摩此穴,能起到温通心阳的作用,也可促进新陈代谢。

揉按期门穴

取穴:坐位或者仰卧位,自乳头垂直向下摸两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手法:用双手拇指按揉期门穴36次,力度适中。

功效:期门穴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经常按摩此穴,可疏肝理气、排毒解热。



养生食疗

解暑酱包兔

配方:兔肉、佩兰叶、甜面酱、鸡蛋1枚、葱花、姜末、食盐、酱油

白糖、味精、黄酒、淀粉、白糖适量。

做法:将兔肉切薄片,佩兰叶加水煎汁,备用。兔肉片放入碗内,加淀粉、食盐拌匀,再加药汁,搅拌。然后加鸡蛋搅拌,使蛋汁均匀地黏附在兔肉片上。锅烧热后,放入植物油,烧至五成热时投入兔肉片,至肉片刚熟时,取出沥去油。把锅中油烧热,放入葱花、姜末、甜面酱、黄酒白糖、味精、酱油炒香,加少许清水,然后放入肉片,翻炒至面酱包牢兔肉,淋上麻油,出锅装盘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解暑,益气,化湿。适用于暑温、湿温病见有烦热口渴、出汗不畅、头晕头重、头痛、全身酸痛、口渴尿赤、小便不利等。本方可作为夏季清补之药膳。

莲子茯苓糕

配方:莲子肉(去皮,去心)、茯苓各500g,麦门冬300g,桂花20g,面粉100g,白糖250g

做法:将莲子蒸熟,再与茯苓、麦门冬一起研成细面;加面粉、桂花、白糖,并搅拌均匀;加水和面,呈糕状,人笼蒸熟;出笼,切块备用。每日1~2次,酌量食用,可连用7-10天。

功效:补益心脾,养阴安神。用于脾气虚弱,心阴不足所致之心悸怔忡、心烦不寐、多梦健忘、纳呆神疲、口干舌燥等。可用于病后调养及正常人群的日常保健。因其性平力缓,需经常食用方显疗效。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穆倩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宋佳乐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