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Grain Rain
雨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
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廖融《题伍彬屋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群芳谱》中也有言:“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此时气温上升,雨水充沛,五谷得到充分灌溉而生长,故将此节气命名为谷雨(4月20日—5月4日)。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断霜”即这个节气的气温回升加快,寒潮天气基本结束,甚至可以感受到一丝夏季气息。湿气随雨水增加,健脾祛湿成为本节气重要的养生法则。
谷雨时节,虽气温升高,但是昼夜温差较大,加上降雨多、天气潮湿,又加重了早晚的寒湿。此时若御寒不力,风寒湿邪正旺,趁人体正气虚于一时,则会发为痹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是指外邪留滞肌肉筋骨,导致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尤其对于已经患有风湿骨病的中老年人群,阳气本不足,稍受风寒,便会引发关节疼痛。因此要做好保暖,衣服适时增添,尤其保护关节患处,避免淋雨、涉水。若疼痛发作,可以热敷按摩,以通血脉,必要时及时就医。
阴雨连绵,请及时关闭门窗防湿气侵入室内;适当利用空调除湿功能或者将除湿袋置于室内等使室内保持干燥;衣物被褥也要充分晾晒,衣橱里放置吸湿剂防止潮湿;洗过头发要及时吹干头发等都是很好的防外湿的生活方式。
气温的升高,病虫进入了高繁衍期。《夏津县志》有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可知谷雨自古就有“禁蝎、杀五毒”的风俗。虽然五毒在日常生活中不多见,但此时节杨絮纷飞、蚊虫纷绕也极易引起过敏、哮喘等皮肤、呼吸道疾病的发作。所以游玩要注意佩戴口罩,避免进入草木丛生、水湖等蚊虫滋生之处。还可佩戴装入艾草叶、薄荷、丁香、苍术、雄黄、石菖蒲等药材的驱虫香囊避秽。
谷雨时节是饮新茶的好时候,《养生仁术》曰:“台雨日采茶炒藏,能治痰嗽及疗百病。”谷雨是采摘新茶的时节,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祛病利尿、消食止泻、清心提神等功效,可清除谷雨时节滋生的湿热、延年益寿。不同的茶品有不同的功效,例如绿茶可清心神、涤热、肃肺胃,适于易上火、性格急躁的人饮用;红茶可温脾胃、畅中焦,适于胃寒、腹胀的人饮用。黑茶可降血脂、减肥、助消化、醒酒、解毒等,在食用较多肉类后饮用,可消食、解油腻。
谷雨时肝气仍旺,且风邪较多,阳邪犯于人体,善于走窜,容易诱发一些旧病,如高血压、哮喘、皮肤病及过敏性疾病等,而饮食中一些发物也会增加旧病复发的可能,所以在谷雨节气要少食如螃蟹、虾、竹笋、公鸡、海鲜等发物。另外应适当多吃疏肝清热、益肺补肾的食物,如枇杷、薏苡仁、蜂蜜、芝麻、花生、蒜苔等。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肝气渐伏,义蕴心气,脾胃失去肝木的克制,也逐渐旺盛起来。但因外界湿气较重,若饮食不当或者冒受寒湿、湿热,亦使湿气困脾,不利于脾胃的健运。此时可以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例如冬瓜、土豆、鸡蛋、鲫鱼、猪肉等,少食肥甘厚味。也可适当吃一些辛香之品散湿助脾运,如花椒、陈皮泡水、香椿等。
动则升阳,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水湿运化,且运动出汗能排出一定的湿气,减轻体内水湿困阻,此时运动首选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快走、跳舞、做操、打拳或其他球类活动,但不建议进行强度较大的锻炼,加重肢体、肌肉、关节的酸痛症状。
肩关节
右臂由颈右侧自上朝下伸向背部,左臂从身体左侧自下朝上伸向背部,尽量使两手手指接触,左右手交替进行,连做8次。
腕关节
两手在胸前合掌,反复交替用力向一侧屈曲,连做10-14次。
腰背部关节
两腿开立,举臂后仰,然后弯腰弓背,两臂自然下垂,然后团身抱膝下蹲,再并腿直立,共做8次。
【功效】能增强关节灵活性,提高抵抗力,从而起到保护关节,预防关节、肌肉功能衰退的作用。
盘腿而坐,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左臂弯曲成直角,靠在胸前,五指自然弯曲,手心朝胸,同时头向左转。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每侧做35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咽口水,深呼吸,收功。这套功法具有健运脾胃、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坚持练习,对身体很有益处。
胃经是走在我们大腿正前侧的一条经络,其特点却是多血多气,因此人们称之为“长寿经”。谷雨是胃经气血最旺的时候,此时可以调节胃经。保持端正坐姿,双手掌心向下,平放于大腿上。然后,右手握举用力敲大腿,而左手来回用力搓,两手交替做。敲打和搓揉腿部的胃经具有双向调节气血的作用,能够使瘦弱的人肌体丰盈,使肥胖的人体重恢复到正常状态。
泡脚是最为简单但是若配合穴位按摩,也是一种作用匪浅的的经络养生方式。在谷雨节气当令酉至戌时,也就是18:00~21:00点时,将木盆中倒入开水,待水温合适时,放双足于水中,温经通络5~10min。同时,做深呼吸5~10次,然后用食指或拇指点或按两侧三阴交穴、阴陵泉穴和血海穴各6次。可开穴通络,通过脏腑传感,调整脾、肾、肝三经经络及脏腑气血阴阳平衡。
【定位】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十个穴。
【操作】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复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
【功能】十宣穴,宣即为宣泄,刺激,最能调节情志,怡神健脑。
【定位】在外踝上八寸
【操作】用拇指按压丰隆穴50次,以感觉压痛为宜
【功效】丰隆穴是胃经上的络穴,经常按摩此穴可调和脾胃,加强气血流通,促进水液代谢,化痰祛湿。
【定位】肚脐中央
【操作】用手掌摩神阙穴2分钟,以透热为宜。
【功效】刺激神阙穴有痛经行气的作用,可有效去除体内湿气,温中焦之阳。
【配方】小米100克,莲子50克。
【制法】小米淘洗干净,莲子去芯洗净捣烂后与小米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湿止泻。适合脾虚湿重、大便稀溏之人食用。
【配方】芡实50克,薏米5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猪排骨500克
【制法】薏米用锅炒至微黄,芡实、陈皮、猪排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醒胃。对脾虚湿困,身重困倦,胃纳欠佳者尤宜。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穆倩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宋佳乐
编辑:王许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