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节气养生|清明洁齐朗朗,养生道法自然


传统

节气





一百六朝花雨过,柳梢犹尔病春寒。

晋官今日炊烟断,并著新晴看牡丹。

——史达祖《清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此之前,地下阳热初升于地面,阳气弥漫,地面氤氲而为万物生之时;春分之后,阳热进一步升于天空,地面清明,春光明媚,万物俱新,一派气清景明,因此称之为清明(4月4日-4月19日)。

古时候,人们借此天朗气清之时踏青游春、春日沐浴、水边饮宴,追求与自然山水相融。礼乐文化随着相应,庆生祭亡,敬天法祖,这个节气也承载着许多表达追缅感恩之情的历史传说,成为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一笔。清明作为唯一一个被设为国家节日的节气,也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

天地“清明”,则万物发陈;人“清明”,则与自然相融、返璞归真。清明节气蕴含着道家的精神文化内涵,也提示了人们养生之道。此时阳炽阴伏,不宜过分进补,宜融入自然、无为而治。

起居养生

多备衣,规律穿衣 清明时气温升高,雨水也开始增多,气温会随降雨而变化,雨过天晴之后气温又持续升高,而北方地区除有降雨外,多为风大而干燥,因此这个时节气候极不稳定。注意不要“乱穿衣”,可以搭配方便穿脱的外套,根据温度增减衣物厚度,防止寒湿侵袭和捂得太过内生热邪。

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 《遵生八笺》曰:“季春之月,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宜卧早起早,以养脏气。”睡眠是一味良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滋阴养阳,让身体各脏腑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让免疫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能更好地抵御病邪的入侵,对抗这个时节活跃的各种细菌病毒。相反,不正常的睡眠习惯会损伤身体阳气,使免疫力下降。

调畅情志,预防高血压 此时阳气亢,心肝气盛火旺,为高血压的高发期。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应当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首选轻松愉快的运动;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屏气引起的血压升高。

膳食养生

多“吃苦”,平肝降火 清明时节,肝气旺盛,再加上气温上升,比较容易生火热之邪而上扰,加之气候变化较大,心血管病人适应性差,高血压、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便会出现。味苦的食物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还可以抗菌解毒、去火解暑、提神醒脑、缓解疲劳。清明时节适当吃一点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芹菜叶、莴笋叶、萝卜叶等,有助于防止上火。

少食寒凉,祛痰健脾益肺 清明以后气候变化多端,肺主卫外之皮毛以及肺系之呼吸道,最先感受外邪刺激,加之肝气太盛易化火刑金,导致肺失宣降,或气阻生痰,或引动伏痰,引起哮喘、咳嗽、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寒凉之品易伤肺胃而生痰湿,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少食寒凉,健脾养肺。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蜂蜜、核桃、桑葚等,适量食用有助于减轻症状,养阴补肺。注意少食刺激性食物,如芒果、辣椒、咖啡等加重病情。

调养脏腑

降火滋阴,平肝清心 清明时,肝气最旺且阴气不足,肝属木,木生火,肝气过盛易生心火。肝阳亢盛或肝风挟心火上扰头目,表现为高血压、头晕目眩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麦粒肿、反复口唇溃疡等五官疾病,故调畅情志,搭配合理饮食以及适当运动来调心平肝。

滋补肺肾,金水相生 肺为娇脏,此时阴相对不足,肺阴失养又受肝气横逆所犯,所以肺气阴易伤而失于宣降,引犯呼吸道疾病,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则两脏皆养。肺肾同补可增强免疫力,于小儿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于久病者可缓解症状、改善身体机能状态。滋肾阴还可以上制心火,防止心火过亢。清明缅怀故人,也应节哀,过于悲伤会耗散肺气,无益于健康。

运动养生

清明节气更加主张融入自然,所以更适合进行和缓的室外运动,如踏青采风等,也可辅以功法调养心神,顺时升阳。忌勉力竞争,过于刺激激烈。

清明养生坐功

盘腿而坐,两手握拳,交又于胸前,拳眼向上。左手手肘向左侧平拉,拳眼向上,同时右拳从左肩向右侧移动伸直,两眼注视左拳两手用力,成拉弓射箭状。还原,再换另一侧进行。左右交替,每侧各56次。最后,上下牙齿相叩,做深呼吸、咽口水各3次。这套功法具有补脾益气、祛除胸膈胁励结聚的风气、预防各种疾病的功效。

太极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太极拳动作柔缓,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刚柔相济。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使人的血管弹性增强,充分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压。练太极拳时,要用意念来引导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人精神放松,心无杂念,情绪平稳,这也有助于血压的平稳。练太极拳还可以全面锻炼人体的肌肉、关节,使肌肉保持活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对改善高血压患者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很有好处。

经络养生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阳能带动五脏六腑之阳气,同时作为少阳枢可调人体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春天阳气升发之时,若胆出现故障,阳气不能顺畅升降,就会表现出脏腑功能下降,精神萎靡之状,采用运动功法升发少阳经气很关键。

独立通天式

做法:双脚并拢直立,右脚站稳,左腿弯曲向上抬,膝盖向外展,用左手抓住左脚腕向上提,把左脚踩在右大腿的根部。如此金鸡独立,保持身体平稳后,双手合十,然后慢慢地把手臂举起,向着天空伸直。保持动作感受指尖发热为宜。

摇头摆尾去心火式

两手轻轻地抚按在大腿内侧,蹲成马步,上身保持正直,重心向上稍升起,向右侧倾。然后俯身,上身和地面接近平行,耳朵的耳尖向远伸,上身构成一个向前、向后拉伸的一种状态,向左旋,摇头,还原。反方向如是。

通过摇头摆尾伸展和牵拉身体内外两侧经络,通过伸展和牵拉经络和经络所属肌肉,刺激传导波到达肝胆心,使肝胆心气舒畅,肝胆心脏的气机升降出入平衡,达到疏肝泻胆,泻火除烦,消除心火,防病治病的效果。

穴位养生

劳宫穴

取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所对的掌心部位。

手法:用拇指按揉劳宫穴50次,以感觉酸胀为宜。

功效:劳宫穴是辅助治疗人体心脏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有开窍泄热、清心安神的作用。

内庭、行间穴

取穴:内庭、行间分别在足背,当第2、3趾,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手法:用拇指点按内庭穴、行间穴各50次,以感觉酸胀为宜。

功效:刺激内庭、行间两穴可调理肝脾,清热降火。



列缺穴

取穴: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的凹陷处即是。

手法:用拇指指腹推列缺穴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

功效:列缺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与人体肺部机能关系紧密。经常按摩此穴,有宣肺通腑、疏风解表、利咽消肿的作用,可改善肺的通气量,防治各种肺部疾病。

养生食疗

艾草青团

用料:艾草,糯米粉,豆沙馅,白糖,食用油抹表面,少许粽叶垫底

做法:艾草加少许盐焯水,然后混合少量水放入粉碎机打碎,将糯米粉先均匀混合糖,然后倒入打碎的艾草,揉成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搓成团,像包汤团一样放入豆沙馅包起,每个包好的青团表面和底面抹上少许食用油,底部垫上一片粽叶,放入蒸锅,水开后中火蒸12分钟左右。

功效:清明吃青团是我国部分地区的传统风俗,艾草性凉有清热解毒、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等功效。对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配合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的功效。但注意青团不易多食,防止糯米过于粘腻碍脾。

海带豆芽汤

配方:黄豆芽200克,水发海带100克,瘦猪肉50克,生姜、大葱、食盐各适量。

做法:将黄豆芽洗净,水发海带洗净后切成丝。瘦猪肉洗净后切成小块。生姜拍碎,大葱切成段。将瘦猪肉块放入锅里,加15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再加入黄豆芽、水发海带丝、碎生姜、大葱段,改用文火炖煮50分钟、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祛风湿、降血压。适用高血压。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穆倩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宋佳乐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