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思慧,元代蒙古人,兼通蒙、汉两种医学,曾任元朝廷的饮膳太医,掌管宫廷的饮食与医疗卫生。忽思慧任职期间,感皇帝国事繁重,恐龙体违和,又久受天禄,欲撰书以答洪恩。其总结整理历代宫廷食疗及养生经验,旁参诸家本草和名医方论,汲取民间食疗养生智慧,并结合个人丰富的食疗、食补研究与实践,经多年奋力笔耕,终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著成《饮膳正要》一书。该书“食、药结合”,将日常食物按照中药的性味功效主治体例进行论述,并介绍诸多简便、实用药膳,系我国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
《黄帝内经》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久病劳伤、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诸多不良因素均可导致心之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致心神不安,表现为心慌、失眠、健忘、烦躁不安等症,常见于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贫血等疾病,治当养气血、安心神。《饮膳正要》即记载了多种养心安神药膳可供选择,现举例如下:
【组成】酸枣仁(一碗),米(三合)。
【制法】用水,绞取汁,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功效】养心血,安心神。
【主治】虚劳,心烦,不得睡卧。
【粥义解说】酸枣仁,味甘、酸、平,入心、肝、胆经,能养心阴,补肝血,安心神,为养心安神要药,被誉为“东方睡果”,具有镇静催眠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组成】生地黄汁(一合),酸枣仁(水绞,取汁二盏),米(三合)。
【制法】水煮同熬数沸,次下米三合煮粥。
【功效】安神宁心,养阴生津。
【主治】虚弱骨蒸,四肢无力,渐渐羸瘦,心烦不得睡卧。
【粥义解说】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益以酸枣仁宁心安神,配合米粥养胃补虚,一则补人体之虚,一则滋阴以清虚热,清热而不伤胃。
【组成】莲子(一升,去心),粳米(三合)
【制法】莲子(一升,去心)煮熟,研如泥,与粳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
【功效】养心安神,补中强志,聪明耳目。
【主治】心志不宁。
【粥义解说】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神农本草经》曰:“主补中,养神,益心力”,能养心血,益肾气,交通心肾而有安神之功,脾肾同补,共治先后天而聪明耳目。
【组成】羊心(一个,带系桶),咱夫兰(即红花,三钱),玫瑰,盐
【制法】用玫瑰水一盏,浸取汁,入盐少许,签子签羊心,于火上炙,将咱夫兰汁徐徐涂之,汁尽为度。
【主治】补益心气,疏肝解郁,安神定悸。
【功效】惊悸,郁结不乐。
【粥义解说】羊心,味甘,性温,归心经,可养心、解郁、安神,主治心气郁结、惊悸不安;玫瑰水、咱夫兰汁,有疏肝理气解郁之功。诸品配合,有补有疏,补而不腻,疏不伤气。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撰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京春 艾玉珍
编辑:王许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